在6月18日的第十二届陆家嘴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通过视频发表主题演讲时提出,既要鼓励金融加大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也要考虑可持续问题。他表示,在疫情冲击下,银行的不良贷款会有所增加,因此加大对不良贷款的处置力度,扩大不良贷款核销支持力度,是金融可持续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于疫情应对期间的金融支持政策,要注意其阶段性特征,提前考虑政策工具退出。“注意金融支持政策的阶段性特征”和“提前考虑政策工具退出”,体现了从政策工具使用和时效角度强调金融支持政策精准度的重要性。事实上,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金融支持政策从2月初的3000亿元执行名单制管理的专项再贷款,到用于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共计1.5万亿元的再贷款再贴现,再到上月初宣布创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和信用贷款支持计划,都从政策时效、贷款对象等方面给出了精准要求;政策在不同时间的发布也是考虑到了各类企业在复工复产后各阶段所可能面临的资金需求。

不过,仅有精准的金融支持政策是不够的,重点还在于政策能否通过银行机构与微观需求精准对接,这不仅关乎政策在实践中有效性,在疫情阶段性冲击经济、拉高贷款不良率的特殊时期,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银行、特别是地方性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

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数据,尽管今年3-5月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同比增长率都超过了9%,但具体到政策尤为关注的且占地方性中小银行业务较大份额的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其在一季度的同比增长率是小于总资产增长率的,各类金融机构两个同比增长率的差值都在约3个百分点。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的情况,也能够在大体上说明上述数值的变化。多家中小银行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由于疫情在短期内的影响是普遍性的,因此多数仍能够持续经营的小微企业采取了相对保守的生产经营策略,出于扩大再生产或延伸产业链的贷款需求明显减少,那些暂时没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倾向于选择提前还款以降低财务成本;贷款增量则较多地集中于防疫物资生产、保障性产业、线上业务集中度较高等主体。与此同时,地方性中小银行的经营策略也在改变,其经营关键转变为了保客户。其实,自前两年大型银行业务下沉起,地方性中小银行就依然感受到了来自小微企业市场的竞争压力。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让小微金融业务更多地被互联网银行或是线上业务发展较好的银行机构分流,因而在现阶段,地方性中小银行保住本地企业客户的诉求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