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由于信息少、评估难、担保弱,小微企业获得“首贷”存在很大挑战。而在疫情影响下,不少企业经营遇到困难,出现了资金链紧张情况,“零信贷”企业的贷款需求激增。

为了积极帮扶遇困小微企业,今年以来,银保监会多次喊话,要求银行提高“首贷户”占比。4月3日,银保监会副主席周亮表示,要努力实现小微企业信贷“增量、扩面、提质、降本”,着力提高小微企业贷款“首贷户”的占比。

此外,为了针对性地解决“零信贷”小微企业首贷难问题,近日,全国首家首贷服务中心也正式落地北京,服务范围覆盖大中小微各类型企业,重点服务民营、科创和小微企业,通过金融服务可视可比、市政服务一站办理、信息技术支持融资精准快速对接。

据统计,4月1日至3日,首贷中心累计登记首贷业务申请77笔、金额2.76亿元,实现贷款发放16笔、金额7880万元。

疫情催生“零信贷”企业贷款需求

实际上,企业突破“零信贷”,对银企双方而言难度很大。

所谓“首贷”,是指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中无贷款记录的企业首次获得的贷款,包括民营企业贷款、单户授信10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小微企业主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性贷款。

多位银行业人士均表示,如果该企业此前已在其他银行获得过贷款,贷款到期后再从另外的银行获得贷款,并不属于“首贷”范畴。

一位国有大行普惠金融部人士对记者表示,对企业来讲突破“零信贷”很难,对银行来讲风险也相对较高。“既然是首贷,在银行留下的征信记录基本就很少,没有信息、没有数据,银行无法对企业风险做出客观评价,进而放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