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1月社会融资数据公布,1月新增社融和人民币贷款均超预期,似乎给在特殊时期阴影之下的市场添了一抹亮色。

天量贷款再现,说明了什么?

数据显示,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33400亿元,预期为31000亿元;1月新增社会融资规模50700亿元,预期为42000亿元,数据明显超预期。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归于以下几点:

1、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1月份由于央行释放的流动性增多,使得市场资金面较为宽裕,这是最主要的原因。

1月2日,央行自2019年起将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小型和微型企业贷款考核标准由“单户授信小于500万元”调整为“单户授信小于1000万元”;1月4日,央行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1%,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别下调0.5%。

央行两次降准+普惠降准,总共释放了约1.8万亿流动性,虽然市场资金缺口仍在,但资金面预期已经全面宽松。

2、央行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自去年12月起,央行将“国债”和“地方政府一般债券”与原有“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合并为“政府债券”指标,一起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这使得社融规模会在数值上有所增大。

众所周知,地方债压力高居不下一直是央行在货币政策上不敢放松的重要原因之一,仅仅1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7850.64亿元,均为新增债券,政府债券同比大幅增5900多亿元。截至2020年1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220923亿元。

最重要的是,在这种情况下,2月份的地方债数据同样可能超预期,因为特殊时期,不少企业停工。为了支持企业复工复产,许多地方债的发行都被提前了,所以2月份的社融数据至少在“政府债务”这个数值上,不会低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