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经济增速已经落到了近三十年来的最低点。但如果约四千万家的中小企业能够克服融资难的问题,它们有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那么,数字技术有没有可能帮助解决这个经济顽症、催生一个新的奇迹呢?

自2005年起,中国政府一直在努力改善中小企业与低收入家庭的融资环境。全国建立了8000多家小额信贷公司,同时,政府明确要求商业银行每年提高中小企业贷款在总贷款中的比例、同时降低中小企业贷款的利率,2018年、2019年的政策目标是每年降低1个百分点。

即便如此,中国仍然只有约2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获得贷款。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银行的获客成本很高,因为大部分中小企业规模小、地理分布分散,为它们服务确实不易。另外,银行也无法对中小企业实行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因为贷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中国中小企业的平均寿命大概是5年,因此,为它们提供贷款的风险确实比较高。而强制要求银行降低贷款利率,意味着银行的风险无法得到充分的补偿,政府也不补贴这样的“准政策性贷款”。

大银行的总体盈利状况比较好,即便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一点交叉补贴,也承担得起,况且它们都是国有商业银行。但很多中小银行就没有这个条件,如果按政策要求给中小企业贷款,将来可能会对资产负债表造成负面影响。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银行员工对所造成的不良贷款终身负责。因此,很多银行只好通过各种形式的造假来满足监管要求。

但其实即便没有监管部门降低贷款利率的要求,银行也很难对中小企业做市场化的风险定价,因为它们不知道怎么评估中小企业的信用和风险。传统银行的信用评估模型主要依靠财务数据、抵押资产或者政府担保,但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这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