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抗疫同时,企业也打响了经济保卫战。近日,随着央行专项贷款的发放,以及多地金融扶持政策的出台,受疫情影响企业有望进入快速批贷通道,并获得利率优惠。而据相关银行知情人士透露,近日向北京地方银行申贷的企业已逾300家,申贷总额达574亿元;大量科技企业如小米、美团、滴滴、旷视、奇虎360等,也出现在了申贷名单上。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之于经济民生的戕害,实不亚于2003年的非典。而抗疫特殊时期,国民关门闭户在家宅着的居多,市面冷清,人员流动、聚集剧减,餐饮、酒店、旅游、客运、制造等诸多行业遭遇重创,并波及上下游。譬如餐饮龙头海底捞全线停业、西贝账面现金不足以支撑发放三个月员工工资;更不消说,大量的中小微企业,面临着举步维艰的严峻情势。

而为共克时艰,帮助企业挺过难关(同时也为减少失业,维护社会稳定),央行适时下发通知,向9家全国性银行专门安排3000亿元的专项再贷款发放任务,并提供利率优惠,那么,这些天量“救命”贷款资金该投放向哪儿?

毫无疑问,一是中小微企业。因为,在疫情冲击波之下,中小微企业的承压能力,相对大企业本就要小。而中小微企业在经济体中又处于细胞的地位,面广量大,承载着广泛的拉动就业功能,与民生息息相关。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尽量生存下来,发展下去,尽可能减少倒闭,有助于我国经济的疫后尽快复苏,焕发活力。

二是,与此次疫情的负面影响具有强关联的企业。须知,并不是所有行业、企业,都是受到此次疫情冲击的。也不无一些行业、企业,基本没受什么负面影响,甚至还有逆势上扬的。诸如社交、直播、游戏等互联网行业就是此次疫情受益行业。

以此两条标准来衡量,申贷名单中出现小米、美团、滴滴等大量实力雄厚的科技企业,这样的现象,也就颇为令人费思量。恐怕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来加以区别对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