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行业,瞬息万变。

年初还百家争鸣的贷款超市市场,在经历了“315曝光”、爬虫风波、知名贷超“信用管家”被清查后,如今可以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来形容。

今年1月,新流财经曾盘点20家主流贷款超市的合作产品和合作价格,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玩家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图,曾经的20家主流贷款超市,10家已经从应用市场下架,或者从自己的主营APP中下线。

当然,下线的远不止表格中的这些,还有更多依靠一个H5页面就开始给现金贷导流的贷超,均已“再别江湖”。

在连续密集整顿后,如今“714高炮”已经从消费金融历史舞台逐渐褪散,至少在这个阶段,已经很难看到它们的身影,那些为“714高炮”导流的小型贷超自然也无法继续生存。

众多P2P系的现金贷产品,由于关联P2P清退,自身也因资金流转困难不得不停止运营。

上述表格中,剩下10家还在运营的贷超,基本只给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持牌小贷产品导流,亦有如卡牛信用管家目前只给银行信用卡产品导流。

曾经至少上架20个甲方产品的贷超,如今只有零星6-8个产品供用户选择。

有从业者感叹,贷款超市真的会从消费金融历史舞台上退出吧?

为什么它们会放弃贷超业务?

在上述表格中,下线的贷超,除了有独立主营导流业务的贷款超市,也有诸如分期乐、快贷等APP中曾经上线的贷款超市。

为什么主流贷款超市会放弃这项“卖水”生意?新流财经将多位从业者的分析总结如下:

首先是利润问题。

贷超常规的盈利模式是向现金贷产品导流。主流的导流方式如:1、CPA:按注册付费;2、CPS:按成交额进行付费;3、UV:按点击付费。亦有头部贷款超市会开发API模式,或者联合注册的模式,实时监控甲方数据。

以上几种导流方式中,最粗暴赚钱的属于UV模式,巅峰时期一个UV超过20块钱都不是新鲜事。当然,毫无疑问,为这种暴利模式买单的甲方多为714高炮产品。

不过,在当前714高炮产品退场时期,UV模式已经极少存在。而剩下的CPA、CPS模式转化难度过高。贷款超市们也活得艰难。

在年初现金贷平台密集上线时,市场话语权在贷超手上,现金贷通常需要预付部分合作款项给贷款超市,贷款超市方才安排将其产品上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