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住房贷款依旧在攀升,汽车消费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而消费贷劲增的局面被打破,俨然风光不再。

上海10月人民币信贷情况不及预期。

11月14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发布了《2019年10月份上海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数据显示,10月份人民币贷款减少80亿元,同比多减64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3万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2个百分点。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而企业贷款减少。

住户部门贷款增加8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66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48亿元。

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减少1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90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87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6亿元;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住户部门的贷款结构悄然发生变化。

首先我们来看10月的住户贷款结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80亿元,同比多增28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增加37亿元,同比多增4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减少52亿元,同比多减70亿元。

再看看2019年上半年上海的住户贷款结构:个人住房贷款增加537亿元,同比多增254亿元;个人汽车消费贷款减少51亿元,同比多减191亿元;个人其他消费贷款增加283亿元,同比多增168亿元。

由此可以看出,个人住房贷款依旧在攀升,汽车消费贷款增速由负转正,而个人其他消费贷款的劲增局面被打破,俨然风光不再。

2017年以来,随着银行们高歌猛进转型零售金融,消费贷随之迎来大幅增长。毕竟当时市场上非持牌机构的现金贷和消费贷赚得盆满钵满,而银行苦于楼市调控,房贷收缩,个金部门优质资产难觅,因此也通过各种场景金融、各种电话营销来促进这一块的增长,信用卡发卡激增。

但今年以来,不良率有所显现。在上市银行大部分不良双降的情况下,消费贷不良率逆势增长。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统计,发布信用卡资产质量数据的8家上市银行中,有7家银行不良率上升。交行信用卡透支不良率较上年末大幅提升0.97个百分点,建行上升0.23个百分点,浦发不良率较上年增加0.57个百分点,兴业增加0.20个百分点。嗅到风险的银行已经进入了消费贷存量时代,多家银行降低了发卡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