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近日最新公布的社会融资数据报告显示,今年1月至9月贷款核销规模合计为6455亿元,而去年同期这一数字为4775亿元,同比增长大约35.2%。这是银行加速出清不良资产的一个缩影。

压减不良为银行首要工作

在金融严监管、去杠杆的背景下,银行过去累积的不良资产问题正在加速暴露。银保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余额为1.96万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829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86%,较上季末上升0.12个百分点。

究其原因,某大行风险管理部人士表示,第一是严监管趋势持续,鼓励风险暴露导向明确,同时对风险分类审慎性提出更高要求;第二是外部形势复杂,导入风险加大。“资源性行业、产能过剩行业等企业还款能力下降,风险不断积聚并陆续暴露,商业银行资产质量承受了一定的压力。”

显然,压减不良资产已是当前银行化解风险的首要工作。其处置手段包括:催收、司法诉讼、贷款重组、核销、证券化等。

而受到监管部门鼓励的核销,主要是针对已完全无法收回的不良贷款,即100%是坏账。不过,相比其他手段,核销也有严格的实施要求,即需要满足财政部及其他监管部门设定的某些条件才能使用。

对于银行而言,只有不良率过高、包袱过重,才有意愿核销。因为贷款核销表面上消耗的是拨备,“吃掉”利润,最终消耗的实则是银行资本金。

“银行会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决定处置手段。核销可以快速降低不良率,财务指标上的资产质量会更好,可谓‘轻装’上路。”浙商银行经济师杨跃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