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贷险并不是什么创新产品。保险业折戟助贷险,也不是第一次。上世纪90年代末,保险业曾有过一波车贷险大跃进,尔后一地鸡毛。故事何其相似。保险业不过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最近,人保关闭助贷险部门的传闻沸沸扬扬,撕开了助贷险的遮羞布。

作为一种信用保证险,过去数年里,助贷险随着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爆发而快速做大,一度给众多保险公司贡献了规模可观的收入。

然而,当风险集中暴露之际,曾经的蜜糖就变成了砒霜。

2019年,因助贷险赔付暴增,人保的保证险业务亏损高达28.84亿元;长安责任险、阳光信保、中华联合财险等公司,同样在助贷险上栽了跟头。

疫情之下,助贷险业务风险更加凸显。4月22日,银保监会副主席黄洪公开表示,受疫情影响,保险公司经营波动加大,部分企业和个人收入减少,还款能力下降,违约率增加。比如,信用保证保险赔付率一季度呈大幅上升趋势,上升比例约50%。

需要指出的是,助贷险并不是什么创新产品。保险业折戟助贷险,也不是第一次。

上世纪90年代末,保险业曾有过一波车贷险大跃进,尔后一地鸡毛。

故事何其相似。保险业不过两次踏进了同一条河流。

车贷险全军覆没

以史为鉴,当前助贷险所遭遇的,不过是本世纪初车贷险悲剧的重演。

1998年,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政府着手扩大内需。当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汽车消费贷款管理办法》,拉开了汽车金融发展大幕。

彼时,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刚刚起步,商业银行对这类消费贷款没有完全放开,大多数消费者想要获得贷款并不容易,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简称“车贷险”)应运而生。

面对热烈的市场需求,财险公司纷纷涉足这一市场。官方数据显示,车贷险自推出后以年均200%以上的速度迅猛增长。

与此同时,车贷险业务经营风险日渐显现,尤其是诈骗、挪用资金、恶意拖欠及经营不善引发了严重的拖欠贷款问题,致使赔付率高企。

“部分地区车贷险业务赔付率高达100%以上。为此有的公司停办此项业务,进行清理整顿。”原保监会曾对外披露称,“车贷险属高风险业务。”

据媒体报道,2003年第一季度,广州地区各财险公司车贷险平均赔付率高达135.57%,所有开展此业务的保险公司无不亏损,个别公司的赔付率达到400%。

原保监会曾总结,车贷险业务经营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信用监督和惩罚机制;二是产品设计不合理,责任范围过大,极易诱发借款人道德风险;三是保险公司对车贷险业务的风险性认识不足;四是社会环境变化。

2004年1月,针对车贷险市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原保监会制定下发《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保险公司加强集中管理,建立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审慎开展车贷险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