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推动新增贷款更多支持首次获贷的中小微企业。随着全国复工复产进入快车道,精准救助中小微企业已是当下战“疫”的关键。近期,普惠金融定向降准、5000亿元再贷款再贴现等一系列金融政策出台,持续为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靶向发力,未来一段时间,如何将金融活水精准滴灌到小微企业中去,仍是一大现实考验。增加“首贷率”考核将是引导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的一个重要方向。

提高“首贷率”需要解决的是“首贷难”。中国人民银行征信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约有小微企业3000万户、个体工商户7300万户,而从银行获得贷款的约为1800万户,仅占17.5%。这意味着,我国有超过80%的民营和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未从银行体系获得贷款。从目前来看,我国针对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支持的货币政策、金融监管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已相对较为健全,提高“首贷率”已具有可行性。

从银行业角度而言,现阶段需要强化金融创新,针对痛点、堵点和难点,进一步转换小微信贷作业思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提升首贷的风控能力和效率,使首贷更具商业可持续性。

要崇尚信用信贷,解决过度依赖第二还款来源问题。一定要下决心破除社会上对于银行业典当文化的诟病,对风险控制从理念到技术进行全面革新。应在加强风险识别判断和提高风险管控水平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企业第一还款来源的分析判断,创新增信方式和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周期特点、资金需求进行分析,真正做到“一企一策”,根除盲目参照所有制、企业规模判断风险的错误倾向,深挖企业资信的潜在价值,不断提高经营风险能力,真正培育崇尚信用文化的风气。

要合理确定信贷期限,要遵循企业实际发展阶段及客观生产经营周期,解决期限错配和人为形成不良贷款、过桥抬高融资成本等问题。银行机构应科学研究设置贷款期限,充分认识企业资金流动运转的特点,深入一线对不同行业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回款周期全面调查,了解企业真实资金需求,并将其与银行的信贷期限相契合;通过对民营企业生产周期资金需求的分析测算,加强贷款期限管理,更加合理灵活地确定贷款期限,提供中长期流动资金贷款产品。

要试点推行主办银行制度,树立与企业相伴成长的理念,又切实解决过度授信、抽贷断贷等问题。采用“一对一”模式,构建地方性银行与小微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对于大中企业,推行“一对多”模式的“主办银行+辅办银行”制度,建立“主办银行+债权人委员会”双机制,主办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制定差异化金融服务方案的经验,综合考量签约企业的资产规模、信用等级、偿债能力等经营特点,主动为企业提供与其需求相匹配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合理资金需求。

要提高金融科技运用水平。作为金融科技的重要体现,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在推动金融机构改造信用评价模型、提高营销获客能力、增进贷款投放效率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也为金融支持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可能。

温馨提示:贷款最新动态随时看,请关注臣财贷款网网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