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农村金融服务报告(2018)》(下称“《报告》”)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

央行方面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挥农村金融在服务“三农”中的核心作用。2003年以来,中央坚定不移地推进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等一系列重要改革,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加快农村金融创新发展。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日益健全,农村金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为促进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报告》显示,自2007年创立涉农贷款统计以来,我国全部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累计增长534.4%,11年间平均年增速为16.5%。涉农贷款余额从2007 年末的6.1万亿元增加至2018年末的32.7万亿元,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从22%提高至24%。债券、股票等直接融资也有较快发展,农产品期货市场从无到有,功能逐渐显现。2007年至2018年,我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从51.8亿元增长到572.7亿元,参保农户从4981万户次增长到1.95亿户次,分别增长了10.1倍和2.9倍。

近年来,人民银行和有关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部署,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扶持政策体系,积极引导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方式,扎实推进农村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农村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可得性和便利性不断改善。

《报告》指出,在扶持政策方面,相关部门强化政策合力。继续灵活运用差别化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抵押补充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结合宏观审慎评估参数的动态调整,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截至2018年末,全国支农、支小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870亿元、2172亿元,向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进出口银行提供抵押补充贷款33795亿元。综合运用税收优惠、贴息、奖补、保费补贴等手段激励金融机构加大支农力度。将普惠金融服务情况纳入监管评价体系,明确资本管理、不良贷款容忍度等差异化监管要求。

在农村金融改革方面,涉农银行业机构不断回归本源,将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农业银行“三农”金融事业部运行机制不断完善,邮储银行36家一级分行“三农”金融业务管理架构搭建完毕。5家大型银行和10家股份制银行设立了普惠金融事业部或其他专司普惠金融业务的部门或中心,构建条线化管理体制和专业化经营机制。开展投资管理型村镇银行和“多县一行”制村镇银行试点。农村信用社加快推进改制与优化公司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