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监会近日公布的商业银行资产质量季度数据显示,2013年年末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持续了9个季度的增长态势,达到5921亿元,较年初上升992亿元;同比增速20.13%,较去年年末高4.94个百分点,较三季度高2.42个百分点。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升至1%,较上季度增长3个基点,较去年年底增长5个基点,四季度不良贷款率上升较快,显示出商业银行资产质量面临较大压力。

从不同类型银行结构上看,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城市商业银行全年不良贷款率增速平稳。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先降后升,外资银行先升后降,但两者由于信贷规模较小对商业银行整体的影响有限。四季度大型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较上季度增长2个基点,比去年同期多增1个基点。大型商业银行信贷供给约占社会信贷总供给的一半左右,其资产质量的波动对商业银行整体影响很大。

交研报告中称,2014年资产质量压力难释,行业风险总体可控。总体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可控:一是不良贷款总量有限,目前商业银行1%左右的不良贷款率,与全球主要经济体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二是商业银行拨备充足,风险抵御能力较强,拨备覆盖率远远高出150%的监管红线;三是银行业风险特征没有根本性转变。平台贷款方面,局部地区可能发生违约风险,但平台贷款整体质量保持稳定。房地产市场方面,市场预期良好有助于保证房地产贷款质量。四是潜在风险同时爆发为小概率事件。“从目前状况看,只要宏观经济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实体经济、房地产和融资平台的潜在风险短期内同时爆发的可能性较小。”交研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2014年在GDP增长率7.5%左右的背景下,银行业不良贷款惯性增长的趋势可能延续到下半年,全年不良贷款余额仍会有一定幅度上升,不良贷款率可能增长到1.1%-1.2%的水平。”连平预测,如果GDP增长率接近7%,而商业银行无法出台有效政策对潜在风险加以控制,不排除不良贷款率增长至1.3%-1.5%的可能性,但大量潜在风险同时爆发造成资产质量迅速恶化的可能性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