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王玉


中国人民银行周三发布数据显示,10月,金融机构新增人民币贷款8262亿元,同比多增1364亿元。其中,以房贷为主的居民中长期贷款在连续5个月同比少增后企稳回升,显示房地产相关信贷政策有所松动。


通常来说,每年10月是贷款的淡季。虽然今年10月新增贷款创一年新低,但还是超过了市场预期。数据发布前,界面新闻采集的9家机构预测均值显示,10月新增人民币贷款7378亿元。


分部门看,10月,居民部门贷款新增4647亿元,同比多增31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4亿元,中长期贷款(主要是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同比多增162亿元。


此外,央行通过官方微信表示, 截止到10月末,个人住房贷款余额37.7万亿元,当月增加3481亿元,较9月多增1013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居民短期贷款同比多增154亿元,可能与”十一“长假消费提升有关。而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或与近期房地产市场融资环境改善有关,房企开发贷和居民房贷的审批投放速度可能比之前有所加快,从而带动了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


9月29日,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联合召开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会议要求,金融机构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配合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共同维护房地产市场的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10月15日,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司长邹澜在央行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风险偏好出现一致性收缩行为在现阶段是正常的市场现象。不过,部分金融机构对于试点房企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对要求“红档”企业有息负债余额不得新增误解为银行不得新发放开发贷款,造成一些房企资金链紧绷。


在监管连续释放政策“暖意”后,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止住了连续5个月同比下跌的势头。不过,分析师普遍认为,在楼市调控的大背景下,居民住房贷款需求整体仍将受到抑制。


首先,房地产销售仍然维持负增长态势。中国指数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10月,全国16个主要城市整体成交面积环比下降7.4%,同比下跌24.6%。从房价看,10月,百城二手住宅平均价格环比下跌0.04%,为该指数自2020年6月发布以来首次下跌。


其次,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指出,更为重磅的房地产税试点正在酝酿中,或进一步抑制居民住房贷款需求。


10月23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决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以引导住房合理消费和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企业部门来看,10月新增贷款3101亿元,同比多增766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同比少减549亿元,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1923亿元,票据融资同比增加2284亿元。


“当月企业中长期贷款仍处同比大幅少增状态,显示企业有效贷款需求不足,制约信贷扩张,这是当前信贷数据仍处偏弱水平的主要原因。”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


梁斯认为,企业中长期贷款少增,短贷少减,票据大幅增加,一方面是受到新冠疫情的干扰。“10月国庆长假结束后,疫情再次出现反复并蔓延至全国多个省份,疫情防控压力增大对经济的稳健运行产生干扰,打乱了企业的生产计划安排,企业对短期纾困资金需求上升,导致票据融资同比多增”。另一方面也说明市场对经济的预期还不够正面。


截至10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1.9%,增速与上月末持平;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10%,增速与上月持平,结束此前连续3个月下跌的势头。


10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5900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1970亿元。其中,政府债券净融资6167亿元,同比多增1236亿元,是最大的增项,其次是社融口径下人民币贷款,同比多增1089亿元。信托贷款、企业债券净融资则跌幅较大,同比分别多减186亿元和少增233亿元。


信达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一爽对界面新闻表示,社融增量略低于市场预期。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政府债券发行量不如预期,另一方面,受到地产融资受限的影响,企业债净融资出现负增长,对社融拖累较大。


“四季度的社融增速,因为基数效应的原因,大概率还是能够出现一定的反弹,我们觉得可能反弹到10.7%-10.8%区间。”李一爽说。


王青认为,伴随宏观政策向稳增长方向微调,特别是房地产融资环境回暖,年内剩下两个月的信贷和社融增速有望回升,后续宽信用进程将继续演进。这将是稳定今年底明年初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有力保障。


梁斯则认为,四季度央行依然不会放松货币政策。“2021年以来,货币政策开始向常态回归,并坚持稳健基调。由于2020年高基数效应的影响,今年金融数据走势整体属于正常,(货币政策)重点在于发挥‘过渡’作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