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报(www.chinatimes.net.cn)记者刘佳北京报道。

今年第一季度公布了金融统计数据。

11日,央行公布3月份金融数据显示,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49.77万亿元,同比增长9.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5和0.3个百分点。

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8.34万亿元,同比多增6636亿元。其中,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

此外,3月份社会融资规模增加4.65万亿元,同比多增1.28万亿元;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25.64万亿元,同比增长10.6%。

“继上月金融数据不及预期后,本月金融数据全面超预期。”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文彬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从整个一季度来看,数据总量超过预期增长,反映出金融战线正在着力支持稳增长。但信贷结构的变化反映出需求压力依然较大。

新增贷款超预期

数据显示,3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3.13万亿元,同比多增3951亿元。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01.01万亿元,同比增长11.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结束了前4个月的连续下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庆认为,信贷同比多增,体现了3月16日金融委会议“新增贷款要保持适度增长”的要求。但当月信贷增速仍明显偏低,说明前期货币政策的执行并未完全传达给贷款人。

具体来看,住户贷款方面,住户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43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7万亿元。

“从3月份的信贷结构来看,居民信贷同比增加很少,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同比增加很少,主要是因为国内局部疫情抑制了内需。与此同时,国内房地产市场整体处于复苏阶段,房地产销售恢复到去年的水平还需要一段时间。"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对《华夏时报》记者分析。

高频数据显示,3月30日,大中城市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和成交套数同比分别下降47.3%和47.4%,降幅比2月扩大20%左右。

文彬表示,从数据来看,居民对贷款取消和抵押贷款的需求较上月有所改善,但仍有压力,消费需求仍然疲软。

贷款方面,3月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7.0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95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80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81亿元。

“尽管企业部门贷款增长更多,但结构性改善不够明显。中长期信贷增长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增长较多,形成冲量。中长期贷款同比仅微增148亿元。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分别增加8089亿元和318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4341亿元和4712亿元,几乎贡献了公司贷款规模同比的全部增量。”文彬说。

从王庆的判断来看,3月份,企业中长期贷款需求的扩张仍主要由基建贷款支撑。尽管住房融资政策和政策层面的边际放松鼓励银行加大对制造业的信贷支持,但房企和制造业企业的中长期贷款需求仍然疲软,新增贷款可能主要用于资金周转而非长期投资项目,制约了中长期贷款的投放量

M2的增长率迅速反弹。对此,王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推动M2增速回升的因素有三:一是去年同期基数下降0.7个百分点;二是当月信贷增加,加速了存款的派生;3月份,财政存款减少8425多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71亿元。在加快发行专项债券的背景下,财政存款减少表明财政支出大幅增加。

“由此判断,当前M2增速已经略高于名义GDP增速,这是货币政策逆周期调控时期的正常现象,未来仍有小幅上行空间。”王庆补充道。

同时,狭义货币(M1)余额64.51万亿元,同比增长4.7%。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去年同期低2.4个百分点。

“主要是由于春节错时导致大幅波动的增长基数趋于稳定。但目前M1增速仍明显偏低,这与楼市寒潮期有直接关系。”王庆表示,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

较大,企业经营和投资活动较弱,也是M1持续处于低增速的原因。


周茂华指出,整体来看,3月金融数据一定程度缓解市场对经济前景下滑担忧,但金融数据反映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与信贷融资结构不够理想;从社融、M2同比与名义GDP增速基本匹配上,反映出目前国内货币供应处于合理区间。


“同时也要看到,新增信贷结构改善尚不够明显,与居民消费相关的信贷增长弱于去年同期,体现了实体经济仍然存在下行压力。”温彬表示。


下一步按照稳增长“政策措施靠前发力,适时加力”的要求,王青表示,二季度降准降息的概率在加大。“预计全面降准和政策性降息有望最早在4月落地,这将引导后续金融数据延续总量回暖势头,信贷和社融结构也将逐步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