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开出了巨额罚单,名单中居然有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

这是一件让银联十分尴尬的事情:长期以来,它们一直扮演着裁判员与运动员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中国银联是跨行交易清算系统入网标准的制定者,另一方面,它旗下的银联商务是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参与市场竞争。

换句话说,从现行运转机制来看,如果参与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的银行,如果违反了银联制定的规则,那么它可以拒绝将该银行接入这个系统,它带来的后果是,这家银行的银行卡,不能跨行交易或取款。

当然,这种方法也适用于第三方支付,比如,第三方支付如果违反了规则,银联可以通过拒绝该银行接入这个系统,而间接拒绝违规的第三方支付接入这个系统,原因在于,第三方支付接入这个系统,往往是通过银行来实现的。

这点与银联建立之初所承担的角色相关——中国银联实际上是中国的银行卡组织,它建立的跨行交易清算系统的作用,就是实现商业银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资源共享,保证银行卡跨行、跨地区和跨境的使用。

简单来说,银行卡可以在不同银行取钱,以及在不同商户间使用,是需要通过银联来实现的。这点也体现在ATM跨行的自动取款、商户POS刷卡。如果更具体来说,其实互联上的功能也能实现,比如,信用卡还款,自助转账,机票与酒店的预计,但凡涉及不同银行、不用商户之间的银行卡使用,都与银联脱不了关系。

不过,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却带头违了规——央行向银联商务开出了罚单:罚款2653万元,还没收了超过600万的违法所得。与银联商务一起被处罚的通联支付,被罚款1110万,没收超过303万的违法所得。

这是央行在今年3至5月期间核查银行卡收单业务中查到的。据央行给出的缘由,是这两家公司未落实商户实名制、变造银行卡交易信息、为无证机构提供交易接口、通过非客户备付金账户存放,并划转客户备户金、外包服务管理不规范等严重违规现象。

也就是说,银联商务存在扰乱支付市场的行为,连实名制这样的基本错误都犯了,央行也真是失望伤心又操碎了心,本来银联是来维护市场规则的,结果它自己却纵容银联商务犯了错。

虽然这种情况在过去一直存在,但银联却“视而不见”,央行出手整顿的行为,说明问题已经比较过份,央行都看不下去了。更重要的是,银联作为一家机构,在变轻、变灵活,提供更好服务这件事情上,太需要反醒了,比如,从用户角度思考问题,而不是从规则制订者角度显得高高在上。

问题在于,即使从规则制订者角度思考问题,连市场的监管也做得漏洞百出,就实在有点交待不过去,当然,这与银联的角色有关,它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运动员就是这次犯错的银联商务,裁判员就是银联本身的角色,这也许是银联需要尽快把角色定位分清楚的地方。

这也是中国的第三方支付市场在线上日益受到青睐的原因所在——它们从用户角度去思考问题,不但方便,还便宜,这使得它比银联具有竞争力,而且还绕道银联,直接与商业银行建立联系,再间接进入银联系统,实现跳转,银联尴尬得快要流汗了。

这也是网络版银联可能呼之欲出的原因所在——据媒体报道,线上支付统清算平台正在建立,整体的方案与框架已获通过,计划年底建成。

这个网络版银联,将可能使得银联的尴尬症稍微缓解一下: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的模式将可能被切断,而由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建设网联平台。虽然有些不情愿,至少说明第三方支付的身份,在监管机构的“主持”上,被正了名,名正言顺的进了支付与清算系统。

这一做法有它的现实意义,比如,多个备付金账户、资金账户关联关系复杂,透明度低,这也是为什么出现了,明明一男士去医院看病,显示的收费明细却是“天外飞仙”的明细,也间接为反洗钱提供了更有利的核查通道。

需要说明的是,今年4月,央行发布了《非银行支付机构风险专项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提到要推动清算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共同建设网联,向央行申请清算业务牌照。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银联的地位正在被日益削弱。

公开资料显示,网联平台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牵头,发起设立实体建设运营网联平台,并参与实体公司出资,股东人数限定在50家,投资金额在5000万内。

不过,与银联不同的是,网联平台的作用只是清算,不涉及发卡,这么做相当于将支付机构与银行之间的风险进行切割,建立了防火墙。也就是说,如果出了什么问题,或者违规,是谁违规,因什么违规,在责任划定方面,将会越来越清晰,银行扯不了支付机构的皮,支付机构也赖不上银行的事儿。

不过,谁来执行网联平台的监管,又成为一件比较难办的事情——当下的第三方支付的违规运营,花样百出,规则的确立、监督与检查,以及客观公正的惩罚与退出机制,是对监管者的考验,由央行监管,由支付清算协会来执行,还是引入第三方来执行,在推出网联平台前,可能是网联平台需要权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