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案情简介

原告刘某和被告“信科”公司,因为劳动合同纠纷提起诉讼,经法律审理裁决,公司需要向刘某支付工资总计26.8万余元。但公司并未按照判决履行支付义务。执行过程中,法院依法对“信科”公司采取冻结银行账号、限制消费、列入失信人员名单等强制措施,由于“信科”公司一直未能筹措到足额资金,暂未有可供执行的财产,执行陷入僵局。双方通过智慧执行“微法庭”系统达成了执行和解协议并签署了电子谈话笔录。申请执行人同意被执行人一次性偿还25万元并解除相关限制措施,随后法院执行到位25万元并发还申请执行人,自此,本案顺利执行完毕。为了尽快修复公司的信用,“信科”公司向法院提交了信用恢复相关文件,经过审核法院为其出具《信用修复证明书》协助其尽快恢复商业信誉,这为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提供合法的保护。

二、案例分析

在此案件当中,小微企业最终依靠的是人民法院的协助,利用延伸司法服务职能,删除失信信息,对其信用进行修复,为当事人解决信用修复的问题,帮助企业获得贷款资格,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充分展现了司法的温度和保障民生稳定的决心。

目前,较多企业在疫情期间造成的信用问题等待着修复,但毕竟司法人员的协助是有限的,若全依赖于司法救济,则会造成司法重点发生偏移,司法负担过重。因此除了司法协助的途径之外,为充分发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疫情防控中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各类市场主体稳定发展,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信用办)制定了《关于疫情防控期间进一步完善信用修复工作机制助力市场主体稳定发展的实施方案》,通过行政途径进行信用修复。

企业在收集完备修复信用相关资料后,可以进行线上申请信用修复。在办理“信用修复”时,各部门间,建立信用修复快速办理机制,最多3个工作日作出审核意见,审核通过,立即撤下失信信息。信用补评等流程也在一个工作日内完成。除法律明确不予修复外,处罚后应当及时修复。行业主管部门同意修复的,及时同步撤下政府网站上的失信信息。并且,市场化的信用服务机构同步更新信用修复结果,以此保证企业信用的彻底恢复。利用网络系统的方便快捷的性质,在有效的减少了线下接触的疫情风险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各部门之间关于“信用修复”的审核、处理工作的联系,做到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为小微企业、困难企业的恢复发展保驾护航。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