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员工离职后留下的坑,并不是再找一个人填上就万事大吉了。一般来说,核心人才的流失,至少有1-2个月的招聘期、3个月的适应期,6个月的融入期;此外,还有相当于4个月工资的招聘费用,超过40%的失败率。

最近,一封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向上级汇报的公函刷屏了。由此引爆了一个全职场热议的话题――

一个员工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高?

在我国载人登月计划中,负责主动力系统48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关键技术的副主任设计师,离职去了民营企业,直接导致了项目整体进度受影响。

通过公函我们可以看到,在西安航天动力研究所这个单位,一个技术性员工的离职成本,可能就是一项国家重点工程的停滞,相信停滞阶段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当然,这次事件是一个极为特殊的案例,几乎不大可能发生在平时的职场中。但从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或者人力资源的工作人员应该思考的是,员工,作为企业的无形资产,他们的离职成本到底有多大?

对于银行而言,每一年都有所谓一波又一波的“离职潮”。有趣的是,作为对人才同样依赖度颇高的金融行业,对待员工的离职,似乎并没有意识到其中的成本问题。

离职也有羊群效应?

相信银行的小伙伴们都听说过这个经济学中的术语。羊群是一种很散乱的组织,平时在一起也是盲目地左冲右撞,但一旦有一只头羊动起来,其他的羊也会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尽管很多时候这并非是最优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