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将研究推动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证监会副主席方星海昨日在第十三届上海衍生品市场论坛上这样说道。

在分析人士看来,目前包括工行在内的商业银行都在纷纷开展金融衍生品业务,监管层的这一讲话也为商业银行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开了一个口子,不过在目前的分业监管模式下,短期内要想实现并不十分容易。

方星海指出,目前国内商业银行只能参与黄金、白银期货交易,还不能开展国内其他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但企业客户和部分高净值个人客户利用商品期货对冲风险和进行资产配置的需求强烈。为此,一些国内商业银行只能选择到境外投资商品,这种路径成本的风险比较高。

中国金融衍生品投资研究院院长王红英向上海商报记者表示,银行目前推出的期货类产品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银行结构性的理财产品,可以挂钩指数、期权,对冲外汇等。另外一个则是基于架构的交易,包括纸黄金类业务以及在海外交易所进行交易的原油期货、大豆期货等。

实际上,商业银行基本没有在国内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这主要是监管制度方面的阻碍。”王红英向上海商报记者表示,国内是分业监管模式,商业银行作为银监会的监管单位,而期货交易所是属于证监会的下属单位,如果商业银行进入期货交易所进行交易,势必要受到证监会的监管,而银监会又该如何监管?因此在目前的这种分业监管模式下很难实施。

另外一位期货公司交易部负责人也向上海商报记者表示,推动商业银行参与商品期货的阻力很大,更多的是监管制度方面的障碍。

方星海表示,这需要适当的制度安排,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研究推动商业银行和其他有关金融机构有序进入商品期货市场。同时还需继续推动取消相关政策限制,鼓励产业企业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

王红英表示,银行在大宗商品市场投入了很多。实际上,商业银行的风控能力、研究能力以及操作能力均超过了目前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的能力。未来金融市场必然会实现大融合,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进入国内期货交易所交易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的,这对国内期货市场的发展也会有较大的促进意义。

自去年监管层提到关于金融监管的统筹协调之后,有不少专家提议合并一行三会,市场传言今年年中推出金融监管方案,不过据媒体引援接近监管层人士的最新消息,原有分业监管继续保留和加强,将分业监管不能覆盖到的监管真空及综合性、系统性的风险监管交由央行进行,并重构央行职能范围。(上海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