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虚拟货币交易所还处于1.0阶段:品牌意识、品质意识、服务意识并未深入人心,政策机制也有太多漏洞可钻。因为各家依然在单纯角逐流量,而非交易所的优质资产和优质服务。”

“免我惊,免我苦,免我四下流离,免我无枝可依,努力茁壮成长。”这是一颗小小“韭菜”对虚拟货币交易所的期许。

如今,币圈弥漫着熊市氛围。没有了一飞冲天的币价,币圈造富的故事也不那么好讲了,新晋“韭菜”已深套,下一批“韭菜”还未“养肥”,流量对旱季的交易所而言就像甘露般珍贵。

而近期币安、OKEx、火币陆续宣布的“交易即挖矿”计划颇有些跑马圈地抢流量的意思。

只是,“交易即挖矿”究竟是交易所的自我变革还是变着花样收割“韭菜”?

交易所的“混战”

为何交易所扎堆玩“交易即挖矿”模式,这或许要从两个多月前FCoin的一个举动说起。

5月24日,火币前CTO张健发起的FCoin交易所正式开放FT/ETH交易对。

据FCoin官网介绍,FT(FCoin Token)是FCoin交易平台发行的通证,是交易平台自身所有权益的代表。FT的发行是依据“交易即挖矿”的原则逐步释放,上限为100亿个,永不增加。作为平台权益的代表,平台会将80%的收入分配给FT的持有者,同时,FT持有者还有参与重大决策及社区管理的权利。

而FCoin所谓的“交易即挖矿”模式是仿照比特币挖矿的分配规则。51%比例的FT通过“交易即挖矿”的方式逐步回馈给交易用户,一旦51%的FT全部回馈完成,“挖矿”即自动终止。

简言之,“交易即挖矿”是一种基于交易平台币的个人交易手续费返还机制。实际上,早在FCoin成立之前就已有类似的玩法,比如Bibox此前就有拿出一定比例手续费收入返还给平台币持有者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