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个人征信系统基础数据库建设最早始于1999年,2005年8月底完成与全国所有商业银行和部分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的联网运行。2006年1月,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正式上线运行。截至2015年,该数据库共收录8.7亿自然人,其中3.7亿人有信用记录。

央行个人征信系统主要反映的是我们的信用记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贷款记录。银行贷款、网贷等与央行征信系统挂钩的贷款,都会在上面有所体现。正常情况下,只要能按时还款,认真履行合同,不管有没有贷款记录,对我们的生活都不会有什么影响。

但是一旦不能按时还款,不能正常履行合同,成为失信者,我们的信用记录就会变黑。信用记录一旦变黑,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影响。比如我们不能再从银行贷款了,找工作或者找媳妇都可能受到影响,因为现在很多工作单位或者丈母娘都会查员工或者未来女婿的个人信用记录,看对方是不是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近年来,随着网络借贷的兴起和借贷门槛的降低,借钱不还的人也变得多了起来。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信用卡逾期半年的总金额为892.2亿元,而2010年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以上的金额不到80亿元,这一数字在11年左右上涨了约10倍。

另外,失信人数也有保障。2013年,中国的失信人数仅为8.7万人左右,但在2019年,这一数字上升至1590万。虽然近两年有所下降,但失信人数仍在700万左右。

但是,失信者有一个特点,就是个人信用信息已经转黑。如果10年前处罚措施没有这么完善,黑征信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不大。但是现在,如果个人征信已经黑了,对我们的生活影响会更大。比如不能申请房贷,不能申请信用卡,等等。只要是和贷款有关的,这些机构和平台都会查你的个人征信报告。一旦被发现黑了,就拿不到钱了。

很多人对早期的征信黑化无动于衷,认为没有影响。反正只要他们不贷款就可以,但是要知道,我们不可能一辈子都远离银行。很多人年轻的时候因为提前消费或者透支消费导致无法正常还款,导致征信黑化,也不去处理。当他们结婚生子后想买房时,却发现贷不到款。但是因为着急贷款买房,很容易相信一些标榜花钱粉饰征信的广告。

比如江苏的胡老师急着洗征信,信以为真在网上帮忙洗征信。只要1000元的宣传,他就被骗了7.5万。这种在网上帮他洗征信的做法靠谱吗?

对于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征信管理部工作人员杨洋也给出了答案:征信领域不存在修复、洗白之类的说法,所有合法的、收费的征信修复的说法都是骗局。征信是对个人信用信息的真实、客观的记录,否则会影响任何机构都不能随意修改,央行征信系统的权威性和公正性。

目前征信变黑只有两种方式“洗白”。一种方式是你认为征信记录有异议。正确的做法是直接向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对此不收费;另一种是还清未还债务,从还清之日起,5年后征信自动“洗白”。

现在信用信息被拉黑的人太多了,导致很多机构或者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