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彭艳

上市银行年报披露过半。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上市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和贷款笔数均大幅增长。国有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增长迅速,贷款利率极具优势。比如工行、中行等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超50%;股份制银行利用“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例如,招行招聘App注册用户总数已超过200万,全年通过招聘App申请和获得的小微贷款授信额度达到1647.41亿元。本土银行坚持特色化、差异化的小微发展道路,深耕本土市场。

六家国有大行:

普惠小微贷超6万亿元

2021年,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5家大型银行力争实现全年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长30%以上的目标。事实上,从2021年年报来看,很多银行的小微企业贷款增速都高于这个要求。2021年,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五家国有商业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均保持在30%以上。其中,工行和中行增速超过50%。此外,国有大银行的小微贷款利率进一步下降。

工行年报显示,2021年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1.1万亿元,比年初增加3784.48亿元,增长52.5%;普拉特公司。惠特尼小微企业贷款客户79.5万户,同比增加20.4万户;新增普惠贷款平均利率为4.1%。

中国银行小微企业普惠贷款创历史新高。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中国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881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3.15%,高于全行全部贷款增速;客户数量近62万,高于年初水平。全年普惠性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3.96%。

中国农业银行在其年度报告中表示,到2021年底,普惠银行的贷款余额为100亿元。农行惠小微企业贷款增加至1.32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8.8%,高于全行贷款增速25.6个百分点;贷款客户数191.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34.83万户;2021年累计贷款年化利率为4.1%。

建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建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1.87万亿元,比上年增加4499.44亿元,增长31.6%。普惠金融贷款客户193.67万户,比上年增加24.12万户。普惠性小微企业新增贷款利率为4.16%,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交通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交通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388.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49.23%;贷款余额21.22万户,较去年末增长43.49%。普雷特的平均利率。惠特尼小微企业贷款4%,小微客户综合融资成本下降0.49%。

此外,截至2021年末,邮储银行授信总额1000万元及以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9606.02亿元,占全行全部贷款的14%以上;贷款余额户数171.0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10.24万户;2021年新增贷款平均利率为5.19%,同比下降32BPS。

股份制银行:“科技赋能”实现“两增”

去年,股份制银行在小微企业贷款领域也表现不俗,通过科技赋能打破传统信贷模式,在资产质量和服务质量效率方面成绩突出。其中,增长

平安银行表示,2021年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84.26万户,贷款余额达3821.5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5.7%。同时,平安银行不断优化小微客户服务流程,减轻小微客户还款压力,进一步提升普惠金融的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地方银行: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小微发展道路

城商行和农商行作为区域性商业银行,在体量上是无法和国有大行相比的。服务小微企业主要坚持小微企业特色化、差异化发展道路,深耕本土市场。

常熟银行年报显示,常熟银行定位于服务三农和小企业,

小微企业,已形成“IPC技术+信贷工厂”的成熟小微模式。前端采用IPC技术贷前调查、交叉验证;后端采用标准化、工厂化的审批流程,同时严格风险管控,实现了较高的收益水平。近年来,常熟银行在异地分支机构和村镇银行复制小微模式,异地战略成效逐步显现;2021年异地市场贷款贡献、营收贡献已提升至69%、70%。


江阴银行充分挖掘3家苏南分行、7家异地支行、5家村镇银行所在地的小微信贷需求,复制做小做散模式,进一步打开小微业务成长空间。2021年末,该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户数较年初增加2601户,总额197.1亿元、较年初增长42.3%。


上市农商行发挥“支农支小”主力军作用。截至2021年末,张家港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637.51亿元、户数3.62万户,较上年末增幅分别为20.62%和46.9%,小微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例达65.77%。


引人关注的是,近日,公开市场操作力度再加码。4月1日人民银行公告称,当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100亿元7天期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在此之前,3月25日、28日、29日、30日、31日央行连续五个交易日分别开展了千亿级逆回购操作。此背景下,多位业内人士预计,4月降准可能性增加。与逆回购等措施相比,降准将释放更多长期自有资金,将降低银行综合负债成本,切实加大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支持力度。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大的方向看,下一阶段小微企业的贷款可能还是进一步提高首贷率和信用贷款的占比。目前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的困难和压力还是比较大,所以金融机构还是要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比如做好无还本续贷的服务。同时,针对中小微企业,也要根据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特点进行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比如针对专精特新的科创型企业,提供债权加股权以及多元化、差异化的金融服务。


易观分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苏筱芮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未来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主要有两个大方向:一方面是科技助力,可以探索通过科技驱动的方式来破题融资难、融资贵:一是通过自动化建模、智能审核等方式提升小微金融的效率,以此节约融资成本;二是通过清单式管理、白名单等机制,进一步提升小微金融的服务质效。另一方面是信用助力,近年来,我国社会信用的环境持续完善,信用建设对实体经济的正向赋能作用不断凸显,以持牌金融机构、大型互联网公司为代表的主体持续深耕小微领域。


(编辑 上官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