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井鑫 北京报道


伴随上半年业绩陆续披露,国有大行对于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情况也逐渐明晰。按照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求,大型商业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增长目标是30%。目前六家大行中已经有三家银行在上半年就提前达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


据《中国经营报》记者了解,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下,国有大行上半年均加大了在普惠小微企业方面的信贷投放力度,贷款总规模约为5.93万亿元,新增贷款则高达1.23万亿元。


规模超5万亿元


在监管要求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前提下,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仍然是上半年国有大行的信贷重点。从贷款投放的规模看,国有大行对普惠小微金融的贷款总额目前已经逼近6万亿元,并呈现高增长态势。


银保监会最新数据显示,商业银行上半年普惠型小微企业的贷款余额为17.8万亿元,同比增长29.3%,而六家国有大行贷款在其中的占比超过30%,其主力军的作用彰显无疑。


从国有大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看,建设银行的贷款规模最大,高达1.71万亿元,农业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贷款余额则分别以1.24万亿元和1.01万亿元紧跟其后。中国银行和邮储银行的该类贷款余额分别为7816亿元和8905亿元,交通银行的该类贷款则为2936亿元。


在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的新增贷款规模中,工商银行上半年的新增规模为2912.95亿元,超过该行2020年全年2737.06亿元的新增贷款规模;建设银行与农业银行的新增贷款规模均超过2800亿元;中行的新增贷款规模也约为2000亿元;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的普惠小微贷款新增不足千亿元。


按照监管国有大行普惠小微贷款年增30%的要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三家银行的贷款增速已经提前完成全年任务,建设银行的贷款增速上半年在21%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国有大行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平均利率在上半年持续下降,其中建设银行贷款平均利率从4.31%降至4.17%,农业银行贷款平均利率则从4.18%降至4.09%。


实际上,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政策要求下,国有大行均将普惠小微贷作为银行发展的战略之一。


“中行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上半年境内人民币贷款新增8632亿元,增量创历史同期新高。”中国银行副行长林景臻表示,从行业来看,重点支持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等关键领域高质量发展。


农行行长张青松表示,该行信贷投向主要有“三农”、制造业、民营小微、国家重大战略等等方面。农行将持续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将更多金融活水引向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认为,加大普惠金融贷款投放不仅是国有大行的战略方针,更是银行的责任担当。“金融与实体经济是鱼水关系,这也是目前政策要求减费让利的初衷。”


不良率维持低位


在国有大行加大普惠小微企业信贷投放时,业内一直对相应资产质量高度关注。然而,由于贷款方式的创新,国有大行的该类贷款不良率远低于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


张青松在接受记者提问时称,截至6月末,农行普惠型小微贷款的不良率为0.65%,比年初下降了0.3个百分点,也低于全行的平均不良率0.85个百分点。“农行的普惠小微贷量增面扩,保证了资产质量的稳定。”


对于普惠型小微贷款不良的分布情况,张青松表示,从行业层面看,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住宿和餐饮行业不良率相对较高;从区域分布上看,黑龙江、青海和甘肃等部分省份的不良率会高一些。


建设银行行长王江则表示,目前普惠金融的资产质量风险可控。上半年该行整体的普惠金融的不良率是1.1%,小微快贷的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同时,该行同期所有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1.5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改变了普惠金融信贷的投放模式,线上就能够对风险进行把控。”农业银行相关人士称,普惠小微企业的信贷产品已经比较丰富,涵盖抵押贷、信用贷、供应链贷等等。尤其是信用贷产品,银行的风控措施可以从税费、薪酬等等多角度进行判定。


他认为,“虽然监管对于普惠小微的不良容忍度更高,但是银行贷款不会降低标准导致一堆坏账。这也是对银行风控能力和科技能力的考验,更能体现出银行的竞争力。”


针对目前普惠小微贷款超过17万亿元的规模,银保监会在强调“增量”的同时也提出了“提质”的要求。


银保监会普惠金融部主任丁晓芳表示,普惠金融“增量”表现在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继续实现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户数“两增”,涉农贷款持续增长。脱贫地区贷款余额和农业保险保额持续增长。普惠金融“提质”则更多是强调对个体工商户的支持,对小微企业“首贷户”支持,以及探索金融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模式。


在今年一季度的行业发展情况通报中,通过票据贴现和转贴现冲规模实现普惠“两增”目标的情况就被监管所关注到。随后,银保监会优化了监管考核的口径,剔除了票据贴现业务,并进一步明确了监管导向,督促银行真正聚焦小微企业的痛点和难点。


一位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作为普惠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大行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下一步该类贷款可能面临一个结构性的调整,对于贷款企业也会有一个分类,将更多资金投放到农业、个体、创新企业等等领域。


该分析人士还认为,商业银行在普惠金融信贷中应该提升信用贷款比例,这也是对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考验。“如果通过房地产等资产抵押做小微经营贷,各家银行的情况大致相同,比拼的是利率差异。但是,通过金融科技手段加大信用贷以支持小微企业,不仅能够降低企业贷款门槛,更能够与其他银行形成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