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监系统处罚违规行为“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形势下,据《国际金融报》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22日,各地银监局和银监分局下发的罚单总计289张,罚金共计1.07亿元,受罚的机构遍布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以及信托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

贷款违规成“重灾区”

从银行贷款投放的一般规律来看,每年1月、2月大多为放贷高峰。究其原因,临近春节,民众消费需求普遍增加,银行贷款额度相对宽松,加之部分银行上年末积压未投放的贷款可能顺延至下一年初。

根据央行近日发布的数据,2018年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9万亿元,同比多增8670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增加9016亿元。新增人民币贷款不仅超出了此前市场预期,还刷新了以往单月的最高信贷投放纪录。

虽然银行打开了贷款“闸门”,但记者注意到,在各级银监部门公布的违规案由中,贷款违规仍是一个“重灾区”。在289张罚单中,涉及贷款违规的罚单共计97张,约占三分之一。处罚对象包括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以及各地城商行、农商行、村镇银行、农信社等机构。

在这些罚单中,银监系统列出的违规做法主要包括信贷资金回流并缴存承兑保证金、违规发放贷款、放松风险管理和授信条件、虚增存贷款规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