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7年年报来看,部分中小型房企对于银行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开发贷在融资渠道中的占比更是一再下降,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银行与房企是如此,银行与中小型房企更是如此。

《证券日报》记者查阅已经披露的数份上市房企2017年年报发现,对于部分中小房企而言,曾经作为房企融资最主要支撑的银行开发贷已经“靠边站”,债券等创新性融资和非银金融机构渠道融资占比大幅提升。

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多样

开发贷占比降低

事实上,商业银行去年以来主动调整了开发贷的“朋友圈”,部分中小型房企或被“移出群聊”。从目前披露出来的2017年年报来看,部分中小型房企对于银行的依赖度有所下降,开发贷在融资渠道中的占比更是一再下降。

中华企业2017年年报显示,该公司房地产业务融资为项目开发融资,主要通过银行贷款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融资及发行公司债实施。截止到报告期末,该公司融资余额为95.91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融资余额11.63亿元,非银行性金融机构融资余额15亿元,创新融资余额(中票、公司债等)69.28亿元。也就是说,中华企业去年融资结构中对于银行开发贷的依赖已经降至12%左右。2016年年末,该公司融资余额为112.50亿元,其中银行贷款融资余额18.65亿元,开发贷占比为16.6%,而2015年则为60%。

另一家上市房企与中华企业的情况类似。财信发展去年年底的银行贷款余额为6.17亿元,而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达24.4亿元,银行渠道融资余额的占比为20%。而2016年,该公司银行渠道融资余额的占比为61%;2015年银行贷款占间接融资的比例则为68%。

此外,从中小房企的融资价格来看,相较于债券等创新融资方式,开发贷的价格优势也并不特别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