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金公司信用研究员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东部沿海调研地方政府平台时发现,一些市级小平台的融资情况已经较为严峻。“我们调研的一家地方平台,今年有60亿元的债券到期,但是目前账面上只有20亿元,如果发债这边募集不到资金,就只能靠卖地偿还了。”

控杠杆“阵痛”中。

2018年仅过去一个月,包括国资和民资,许多企业已感受到融资趋紧:一方面是可获得性降低,一些融资渠道被禁或受阻,已有的银行授信则放款变慢;另一方面是价格继续抬高,银行内部资金价格不同程度上调,议价能力强的企业面临“价格谈不拢”,尽管1月银行信贷依然很大概率再创天量。

不过,对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而言,日子亦不好过。虽然贷款利率在上涨,但同时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也在快速上升,且金融市场利率的增幅远高于实体经济利率。

在过去一年,10年期国债利率升上超180bp,个别中短期信用债利率上涨甚至超200bp,而一般信贷的加权上升幅度只有不到10bp。

在控制货币总量的情况下,社会融资结构再调整显得格外重要。其前提在于,多数企业经营状况没有明显改善情况下,其负债率较难压降,维持一定资金供给,是微观平衡,也事关宏观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