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严监管下,2017年银行理财、非银资管产品等规模萎缩。由监管引发的资金从银行表外回流表内,一部分在银行扩张表内信贷;另一部分流向信托贷款,导致信托贷款2017年猛增,占比达到历史新高。根据穆迪统计,2017年,中国的名义GDP增速自2012年以来首次超过影子银行资产增速,导致影子银行占GDP的比例从2016年底86.5%的峰值降至2017年6月的82.6%。

影子银行出现分化

业内一般认为,中国版影子银行包括两部分,一是银行“表外”业务,包括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非标准债权项目,含信托贷款、委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二是银行“表表外”业务,指的是资产管理行业中的“非标资产”,例如通过资管计划、信托计划(非信托贷款部分)、资产收益权等投向实体经济,这部分未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

影子银行停滞,主要是由于后者。受到严监管影响,理财产品对接资产、财务公司贷款、民间借贷等规模在2017年出现下降。截至2017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3.6万亿元,规模增速由2016年的35.58%大幅降至2017年的3.49%。其中,基金公司及子公司专户、券商资管、私募基金规模分别下降了17.6%、4.4%、11.1%。

与之相反,体现在社会融资规模中的信托贷款创下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