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房企拓展重心由一二线城市转向三四线城市,业界认为部分区域存在泡沫,进哪里、怎样进是关键

2017年楼市形成“冰与火”两极分化,一二线市场在史上最严调控影响下,已出现全面降温,而三四线城市却较为火热。但对于三四线城市,不同企业有不同的看法。有房企认为,三四线不能进,但也有房企在三四线获利颇多,碧桂园就是一个典型。那么,三四线楼市,到底是蜜罐,还是砒霜?房企选择三四线城市有何标准?进入的方式跟此前相比,又有何不同?

房企拿地重心转向三四线

“疯了!咱们这城市,房价才过万元,刚开年,地价就又拍出过万元。”中学教师王萍(化名)在同学群里说。1月2日,汕头东海岸新城迎来新年首宗土拍。本次出让的住宅用地宗地面积1.3万平方米,临一线河景,起拍价3.55亿元,吸引了龙光、雅居乐、中交、中海等多家实力房企参与,经过数十轮激烈竞价,最终由龙光地产以5.53亿元摘得,成交楼面价10641元/平方米,溢价率55.77%。而再往前几天,龙光地产刚以14.01亿元拿下同一区域的一宗居住用地,楼面价突破1.1万元/平方米。

在调控政策不会放松的大背景下,在一二线城市加大布局难以获得业绩增长,还会沉淀资金、拖累发展速度的情况下,不少房企拿地重心由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城市下沉。

在2017年度销售额破千亿的品牌房企,在三四线城市拿地面积占比也在逐步扩大。其中,一直以来深耕三四线城市的碧桂园,去年销售5508亿元,由2016年的第三位跃居第一位。截至2017年12月底,碧桂园累计进驻中国超600个城镇,拥有超过1000个项目。在王萍所在的广东汕头,碧桂园仅去年底就陆续拿下两宗居住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