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上讲,降低消费贷利息可以吸引更多人去贷款,民众有了钱就可以购买各种商品,从而推动企业生产以实现扩大内需的战略,拉动国家经济增长。但是2022年以来,在疫情与国际经济形势的双重压力下,捂紧口袋过日子是当下许多人达成的共识,那么消费贷“降价”是否会扩大内需?另外就安全方面,金融诈骗案件频发,被骗民众的伤口该怎么治?

一、“降价”非“白嫖”,信心很重要

从宏观角度来看,消费贷“降价”的效果是明显的。根据央行更新的6月金融统计数据,新增人民币贷款2.81万亿,同比多增6867亿,较5月份有了进一步提升。这些钱到了民众手中后可用于养老、学习、医疗等服务消费的领域,或者用于购买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

但我们也要认识到,虽然贷款需求提高了,但借的钱仍是需要还的。众所周知,疫情使中小微企业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经营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微企业的困境也会影响到企业员工的收入。在收入降低的情况下,为维持生计,一方面民众捂紧口袋,能省则省;另一方面,通过贷款来缓解当前的经济困境也是不得已而为之。这就会导致这样一种情况:“有钱的不想花,没钱的拼命借”,而当前的中国,通过贷款来缓解经济困境正变得越来越普遍,为什么这么说呢?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我国人民币存款增加18.82万亿元,同比多增4.77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10.33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5.3万亿元。可以看到,在大环境“不好”的前提下,相比花钱,有钱人更愿意把钱存起来,以渡过“寒冬”。但另一项同样来自央行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居民负债率正在不断飙升,截止目前,居民负债金额高达2万多亿元人民币,平摊到每个人身上人均负债是13万元人民币,若去除未成年等因素,人均负债会变得更高。

的确,通过贷款可以解燃眉之急,特别在“降价”优惠政策下,能增加民众贷款意向,对扩大内需起到一定作用,但另外也要警惕的是现在的贷款逾期率也是惊人的,曾有人统计当前10人当中就有8人出现逾期现象。面对这种境况,若站在银行角度,能放款的客户群体不来借,不能放款的客户群体想要借,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综上所述,消费贷“降价”作为一种扩内需的手段,在执行过程中很难独木成林,为取得良好扩内需的效果另外还要提升和保护居民消费信心。那么该如何做呢?

二、莫让“李鬼”浇灭消费信心

“民富则国富,民强则国强”。当前百姓赚钱不易,提高与保护百姓的消费信心尤其重要,消费贷“降价”对百姓来说无疑是有利的,让百姓有钱花。但是若让“李鬼”从中作梗,让百姓蒙受损失,不断啃食百姓的消费信心,浇灭他们的消费热情,那么“降价”反倒是起到了反效果。至于“还的起”的问题,随着疫情防控向好,结合国家各项宏观政策,经济逐步恢复,百姓“钱袋子”慢慢鼓起来还是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