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名言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了。而在金融市场上,知识不仅是看不见的力量,还能变成看得见的资产。日前,广东鸿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以发明专利权作质押向银行成功申请了一笔500万元贷款。据了解,该笔贷款目前是汕尾市发放金额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标志着该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了新突破、新成效。


“以前必须用厂房和设备等固定资产作抵押才能向银行申请到贷款,没想到现在用技术发明专利就能贷到真金白银,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现金流,也坚定了我们的发展信心!”广东鸿安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武春兴奋地说。


该公司是以送变电工程施工为主,集加工、采购、销售及相关业务为一体的施工企业,拥有多项专利,最近公司承接了几个重要项目,现金流紧张,想去银行融资又苦于有形资产抵押贷款流程繁杂,正当刘武春一筹莫展之际,汕尾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主动上门向他介绍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相关政策,并指导他提交相关材料,很快便获得了500万元贷款。“通过知识产权专利质押办理贷款还能申请财政贴息,大大降低了我们的融资成本!”刘武春补充道。


长期以来,融资难、融资贵一直困扰着汕尾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汕尾市市场监管局不断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建立健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机制,推进知识产权金融创新服务建设,对接汕尾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尾支行、粤财普惠金融(汕尾)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等机构,通过引入第三方无形资产专业评估机构,有效解决企业知识产权的市场定价难题,支持引导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


与传统型企业相比,科创型企业有形资产少但知识产权专利权多,传统的融资担保方式已不适用于该类企业。“出于对风险的防控,银行更青睐用看得见、摸得着的机器、厂房作抵押,科创型企业虽然专利多,但能不能落地,能不能形成收益面临非常多的风险因素,而且专利的处置对银行来说也是个不确定因素。”汕尾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汕尾支行有关负责人吐露了银行的难处。


对此,汕尾市市场监管局以省市财政风险补偿机制为切入点,积极争取省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共计500万元,经与省主管部门沟通,将该笔资金划入风险补偿基金到信保基金专户,当企业以专利权作抵押物向银行贷款出现风险之后,该基金将按一定比例补偿给银行,以分担它的部分风险,提高银行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积极性,促进知识产权与金融资源充分融合,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了让政策红利精准送达企业,汕尾市市场监管局通过广泛摸底调研,排查有融资需求的科创型企业,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联合汕尾银保监分局,通过进园区、进企业的方式向企业宣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相关政策,并组织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交流对接活动暨培训班。培训班上,来自企业、银行、评估机构、担保公司、市场监管系统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推动知识产权与金融结合助力企业发展。“政府部门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既为银行提供了有融资需求的优质企业资源,也为科创型企业拓宽了融资渠道,还推动了高素质专业化知识产权管理干部队伍建设,是一场多方共赢的活动。”一名与会人员说道。


截至目前,全市已有12家企业提交了相关申请表,建立风险基金池以来已有3家企业完成知识产权质押融资619万元。下一步,汕尾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将继续精准施策、优化服务,联合银行机构、受托运营机构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入园惠企”工作,建立园区企业知识产权融资需求和金融机构相关融资产品常态化调查机制,形成知识产权融资项目库和产品资源库,打通金融机构、评估机构、企业多方衔接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链条,为更多科创型企业创新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记者】陈欣欣 南小渭


【通讯员】刘雨薇


【作者】 陈欣欣;南小渭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 - 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