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对于信托公司来说,在落实资管新规、回归本源的转型过程中,一方面不断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完善标品信托投资体系,主要包括以股票投资为主的MOM(管理人中管理人)/FOF(基金中基金)业务和以债券投资为主的现金管理业务。

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到,在不断谋求转型发展的同时,信托公司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ABS)业务,以期进一步提升制度优势和受托服务能力。

中国信登数据显示,2021年11月份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信托产品2884笔,环比增长30.97%;初始募集规模6204.85亿元,环比增长61.70%。而在我国提出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绿色类资产证券化工具在进一步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落地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也值得期待。

2021年9月,由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作为发起机构、上海国际信托作为受托机构的“盛世融迪2021年第二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证券化信托”成功设立。

根据专业第三方评估认证机构联合赤道环境评价有限公司的《盛世融迪2021年第二期个人汽车抵押贷款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前独立评估认证报告》,该期绿色资产支持证券基础资产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2.04万吨,可节约标准煤1.53万吨;募投项目预计每年可减少排放1.53万吨,可节约标准煤1.14万吨。

在“双碳”战略驱动绿色发展的宏观背景下,上海国际信托方面表示,其将积极践行浦发银行“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要求,躬身入局全行集团化、立体式绿色金融服务体系,以资产证券化业务为抓手推动绿色金融业务落地,将绿色产业作为自身转型发展的新发力点。未来,将持续以创新金融产品赋能实体经济,助力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不断践行企业ESG责任,为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总体目标贡献金融力量。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看来,“双碳”目标下,未来绿色金融有望获得快速发展。绿色类资产证券化产品,既可以包括拥有绿色资产(例如太阳能、风能发电站)的实体企业发行绿色企业ABS产品,也可以包括金融机构以绿色贷款作为基础资产来发行绿色信贷ABS产品。

上海国际信托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则起始于2011年,是行业内最早布局资产证券化业务的信托公司之一。事实上,资产证券化业务亦可被视为信托公司参与标准化产品业务的重要抓手,是新形势下信托公司回归本源、转型创新的重要方向之一。

“做强做大”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数据体现。据悉,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上海国际信托累计发行各类资产证券化产品超过8000亿元,存续规模近2000亿元。

在上海国际信托看来,资产证券化业务是服务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相关产品涉及普惠金融、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碳中和)以及支持武汉抗击疫情、支持河南抗洪救灾等各个涉及民生发展和国家政策支持的领域。

据了解,目前上海国际信托资产证券化业务已经形成“三大板块,四个条线”的立体业务布局。其中,“三大板块”包括以受托服务、投行承销以及投资研究所组成的闭环业务布局,“四个条线”囊括了银行间信贷资产证券化、银登中心信贷资产流转、非金融企业资产支持票据,以及交易所企业资产证券化等各个市场全种类产品。

具体来看,三大板块中,“受托服务”旨在充分发挥信托破产隔离的制度优势,通过不断优化内部流程和信息系统建设,为各类发起机构提供更高效优质的受托和发行服务,同时,在项目存续期间做好资产管理和信息披露工作,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

“投行承销”旨在充分发挥上海信托在产品设计和标品承销方面的能力优势,为公司融资端的客户提供资产证券化融资方案,是信托公司开展固定收益标准化产品承销业务的积极实践。

不过,这样的情况正在发生转变。上海国际信托指出,信托公司已经开始探索通过资产证券化投行和投资业务培育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能力。通过灵活运用资产证券化工具,可以为融资端客户提供更灵活的融资方案选择,也为投资端客户提供更多期限和收益选择的金融产品。

其次,发起机构在设立财产权信托之后,基础资产将转移给信托公司,信托公司在整个过程中处于最核心的位置,更有利于信托公司全方位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全流程管理。此外,参与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市场机构主要是金融机构以及信托传统的融资客户,在项目获取及客户关系维护上信托公司有天然的竞争优势。

对于信托公司发展资产证券化业务需要攻克的难点,严云路表示,目前信托公司仍主要以受托机构的角色参与银行间市场资产证券化业务,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方面绝大多数信托公司甚至连管理人的角色也没有,因此信托公司仍需积极向监管部门呼吁,一方面向信托公司发放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承销牌照,同时允许更多信托公司担任企业资产证券化的管理人。

“此外,资产证券化业务作为一类对专业能力要求比较高的金融业务,信托公司仍需加强自身能力的培养,积极培育专业团队和专业人才,在内部资源上给予更大的支持,引导更多优秀人才加入资产证券化业务版图中。”严云路进一步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