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金融、开发金融、民生金融、投资金融、生态金融,北京市初步构建起对农金融“五金”融通服务体系,被京郊农民形象地称为五朵“金”花。2013年,北京市涉农贷款余额达2288亿元,增长27.5%,有效支持了北京新农村建设。这是记者26日从2014年北京市农村工作会议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

随着农村地区市场化、货币化进程的基本完成,金融在农业农村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除发挥主导作用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国有商业银行外,北京市已批准设立9家村镇银行、62家小额贷款公司、1家“三农”信贷专营机构、中国扶贫基金会设立的中和农信扶贫项目以及财政出资设立的北京农业投资公司、北京农业投资基金公司、北京农业担保公司等投资机构和中介组织。

这些金融服务机构结合自身业务重点,通过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细分,构建起服务农业发展的产业金融、服务区域发展的开发金融、服务民生改善的民生金融、服务持续发展的投资金融、服务生态建设的生态金融为一体的农村金融大格局,满足北京农村金融多样化的需求。

以产业金融为例,金融机构根据不同的经营主体,设计出保单质押贷款、土地流转贷款、专业合作社贷款、专业合作社集合信托、专业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集合票据、仓单质押贷款等差异化金融产品。2013年,仅北京银行与农副产品交易所合作推出的仓单质押贷款,就帮助农业企业实现融资总额8500万元。

开发金融的主要任务是解决城乡结合部、小城镇以及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开发性金融需求。北京的50个重点村建设得到了国开行、农行等23家金融机构的支持,累计落实贷款1243亿元。

在生态建设中,金融机构也开始发挥重要作用,2013年仅林权抵押贷款累计贷款额就接近1亿元,充分保障了北京的百万亩造林工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