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恒大、宝能等房企流动性紧张在金融端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给银行业带来一定压力。但截至目前,监管已多次发声释放积极信号,相关房企加紧风险处置。多家机构分析,在监管的底线思维下,房地产企业大规模风险暴露的可能性较低,银行业资产质量表现有望保持稳定,但也要注意银行的分化。

今年前三季度银行业盈利情况同比已经明显改善,41家A股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739.14亿元,其中有32家净利润增速已经恢复到两位数,更有14家净利润增速超过20%。与此同时,截至三季度末,大部分银行的不良率相比去年年末出现下降,仅西安银行、青农商行、浙商银行、重庆银行出现小幅上行,其中有10家银行不良率已经降至1%以下,较去年年末增加了4家。

不过,同期,包括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浙商银行、光大银行、民生银行等大行、股份行在内的多家银行,在不良率下降的同时不良贷款余额有所增加。

不少上市银行在财报中提到,为保持资产质量稳定,银行在持续严格资产分类、审慎计提拨备,加强资产质量管控,加快存量不良资产清收处置的同时,主动退出风险客户,严控不良新增。但因为个别风险因素的存在,仍有部分银行资产质量承压,其中相当部分与房地产业有关。

截至三季度末,招商银行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为3588.7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65.54亿元,占该行贷款和垫款总额的6.93%。而受个别发展前景差的中小企业暴露影响,招商银行在采矿业等行业不良贷款率也有所上升。

房地产风险整体可控

平安证券分析师袁喆奇也表示,考虑到年底资产新规过渡期临近、城投地产从严监管、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到期等因素,银行业资产质量可能会受到一定扰动,但在监管的底线思维下,银行业资产质量表现有望保持稳定。

在三季报中,也有多家银行表达了房地产调控政策下的风险防范措施,其中招商银行表示,针对承担信用风险的房地产授信业务,将继续实施行业限额和客户限额管理,聚焦中心城市和战略客户,持续调整房地产客户及区域资产结构,对房地产业务及项目资金监管情况、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继续进行全面排查和持续跟踪,并根据具体风险情况逐笔充分计提拨备。

平安银行提到,该行在对公贷款方面,对于房地产、政信类等重要业务领域,结合目前外部政策环境的变化,提前进行应对,及时调整业务导向和准入规则。郭世邦也表示,在严格控制房地产贷款规模占比的同时,会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的风险管控,包括继续实行名单制、对存量的房地产业务进行风险排查、升级资金封闭管理等。

按照银行业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截至今年上半年,在A股18家大中型中资银行中,仍有3家银行在房地产贷款方面超过监管红线,除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外还有北京银行,三者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同样“踩线”,建设银行、邮储银行个人住房贷款也仍需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