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财贷款网3月11日讯,最近,首付贷被监管部门严查,不少中介和金融平台都暂停了首付贷业务。有消息称,“监管部门将要求商业银行对于住房贷款申请严格审查,如果首付资金来自高杠杆融资类贷款,则不应发放贷款。”也就是说,想贷款买房,你或许不能再借首付贷了!

似乎,首付贷已经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有人说,“反正我买房首付是不够的,以前是向家里亲朋好友借钱,现在向首付贷借钱,有啥区别呢,为啥国家就看我们借钱不顺眼?”为什么这样一个帮助购房者交首付的好办法,国家要严控呢?这要先从中国人的借钱习惯说起。

过去,如果你要买房,家里首付不够,大多数人都不避讳向亲朋好友借钱;如果跟你走得近的亲戚、至交好友要买房,向你借钱,大部分人也都会出借。

大到买房、买车、装修,小到买家具、买电脑、买手机,向亲朋好友借钱,中国人可能都有过经验。谁都有个资金周转不灵的时候,借钱本是很普遍很正常的。过去,市场经济不发达,借钱必须找亲友,找不着市场。市场经济发展后,有需求就有创造,我们有了借钱的需求,市场上自然就会有满足我们需求的产品。

为什么你必须用首付贷?

有一点值得注意,现在的购房人为什么必须要用首付贷,难道亲友不再愿意借钱给他了吗?并不是购房人的人缘差,亲友才不愿借,这里面另有原因。

一、房价涨得太快,借遍亲友也不够

过去,你想买个房,亲友凑凑钱,可能连贷款都不需要。现在,来一线城市打拼,房价比老家高好多倍,借遍亲友,可能连首付都交不全。

二、独生子女政策,亲友变少了

70后有一定积蓄,买房不差钱;90后根本不想买房。现在想买房的人而又差钱的,大部分是80后,而这批人正赶上独生子女的一代,家里就一个孩子,而表亲堂亲同样不多。假如你有几个大你十来岁的哥哥姐姐,可能他们也会赞助你买房。因为独生子女,你可以借钱的人少了很多。

三、投资多套房产,资金总是不够用

也有人很贪心,看到别人买了房赚了钱,他就想,“我可不能错过这个历史机遇,也买几套房子赚更多钱。”这样,“贪心不足蛇吞象”,他有再多的钱,也不够了。

四、没有利息,亲友不愿意借了

过去,中国人缺乏理财意识,借钱也很少讲利息。这其实是损害了出借人的收益,只是过去理财途径少,大家没有意识到。现在,基金产品、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谁家有闲钱都会拿去搞点投资理财。但亲友可能抹不开面子主动提利息,很多借款人也光顾着自己,没有意识到亲友的收益,仍然以为借钱可以不要利息,这就让别人不愿意借钱给他了。

基于以上原因,很多人会选择首付贷,虽然利息高点,但省去了烦心的面子问题,能借到的钱也比从亲友那借的多。

国家为啥一定要治理首付贷?

首付贷这么方便,国家监管部门为什么要针对首付贷,而对亲友借钱没有监管呢?你可能想,“小编是不是傻?国家怎么会管亲友借钱的事啊,这能有啥原因,有啥值得思考的呢?”

别小看了这里面的门道,国家对亲友借钱也一直有监管。比如,很多浙商、闽商在家族亲友之间集资,办公司开工厂,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会约定一个比银行利息率更高的利息率。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规定,民间借贷利率上限不得超过36%。也就是说,超出36%的那部分利息,借款人不还,出借人去法院告也不会胜诉。之所以有此规定,是为了限制民间盲目借款与投资:出借人成了放高利贷的,为了获取高额利息,完全不顾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就放贷;借款人以为有赚钱机会,不顾经济形势,不计成本地借钱开公司搞投资。一旦公司的获利渠道消失了,无法维持周转,借款人没钱赚,更没钱还给出借人,大家一起倒霉。

现在,你是不是明白,民间集资开公司的事,跟买房人借首付贷买房有那么一点点相似呢?二者的相同点是,借款人要投资(买房也是一种投资),认定该投资不会亏,自己本钱不够,就找大伙借钱。关键在于不同点:对民间集资的监管主要依靠利率;对首付贷的监管除了利率,更注重金额。

因为公司的固定资产价格比较稳定,借款人还不上钱的主要因素是公司收益率抵不过高利贷利率,所以国家并不限制民间集资的借款金额,只是限制利率;而首付贷尽管利率稍高,但仍在正常浮动范围内,借款人还不上钱或不愿意还钱的主要原因是房价波动太厉害,投进去买房的钱缩水严重。

首付贷发生违约的原因,第一就是房价波动。房价上涨周期内,买房需求增加,首付贷使用量迅速增加,反过来又推高了房价,而一旦房价下降,买房人投入的钱很少,觉得还贷不划算,可能产生的结果是,既断供银行贷款、也不还首付贷款。当然,目前这种违约尚未大面积发生,监管部门只是出于警惕要加强监管。

是否借钱给你,亲友的审查更严格

为什么要格外警惕首付贷违约呢?这就要说到首付贷违约的第二个原因,对买房人的审查不严格。就拿首付贷跟亲友借钱相比,很多人以为,“首付贷是由正规金融平台审查,亲友呢则是感情用事,人家搞金融那么懂钱,审查肯定比咱家里亲戚严格多了啊。”

他们错了。事实上,对中国人来说,亲友的审查,远比金融公司的审查严格得多。

自古以来,中国的商人是非常讲信用的,如知名的晋商、徽商。但在复杂的经济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打破了传统道德约束,另一方面没有建立完善的现代法制。凭信用经商的优良传统在今天并没有被继承下来。很多金融小贷公司,都是“趁势而起”,本着“能捞一笔是一笔”的态度,并没有长期发展规划,一旦气候变天,他们也做好了跑路的准备。

再从亲友的角度来看。中国人特别重视家庭、血亲关系,这是不争的事实。自古以来,在中国,家庭对个人的约束力量就格外强大。对任何一个家族成员,都可能有很多亲戚跳出来说:“我是看着你长大的。”因此,一个人的品行、性格、道德,是绝对瞒不过亲友的。而任何一个生活在大家族中的人,也绝不敢跟这么一大圈人撕破脸皮。大家借给他钱,表面看起来是感情用事,其实是在经过了对他多少年的考察之后所做的判断。

因此,比起过去在大家族内部借钱,首付贷的风险的确是高了,国家要监管是有合理原因的。那么,有什么办法,既能保证对首付贷的有效监管,又能保障买房人的首付借款需求呢?

银行应开展首付贷业务?

来自平安银行的广东省某人大代表曾说,“央行征信系统没有首付贷等产品的数据,这意味着购房者在办理银行抵押贷款时,银行对其是否已申请了首付贷等产品不了解,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银行授信的风险。”

这位代表指出了问题所在。首付贷产生的风险不在于提供贷款,而在于提供首付贷的公司没有把信息与银行共享,银行对贷款人不了解。解决这个问题,专车的例子可供借鉴。

乘坐专车的风险是司机水平、素质的风险,专车公司是否能严格审核司机呢,监管部门对此不放心。车公司把审核流程、标准等方面提交给监管部门审查,并严格执行、接受监督,才能获得专车运营牌照。所以,在首付贷问题上,监管部门不能放任金融小贷公司自行制定标准,必须让其接受监督审查。

小编认为,监管部门既要在小贷公司身上想办法,又要让银行与小贷公司联动起来。

银行不提供首付贷服务,原因很简单,担心风险太大。购房贷款有房子作抵押,消费贷款周期短,而首付贷没有抵押、周期又长,风险自然高。北京银监局曾表示,“严禁借款人将消费贷款挪用于购房、投资等非消费领域。”

不可否认的是,首付贷风险高、收益也高,银行同样可以扩大利润。银行本应做好风险与收益的平衡,不应该“一刀切”地放弃首付贷市场。我认为,在中国,因为用了首付贷才违约的个例会有,但绝不可能大面积出现。

第一,首付贷占全部购房款10%,商业贷款占70%。如果行情不好,就算不用首付贷,他也会因为商业贷款而弃供断供,首付贷的影响不大。第二,中国房价过高是事实,首付贷利息高,贷款并不划算,大多数人都是为了自住,迫不得已才选择首付贷,并没有投机的打算。即使房价下跌,他们也依然会还贷,绝不会把房子给银行,因为手里没有多余的积蓄再买房了。

从国家层面看,银监会也应该放松管制,鼓励银行自主开展多种形式的存贷业务,使其风险自担。首付贷市场份额虽小,但也是块可以掘金的宝藏。这就好像开采煤矿。我国的煤矿多是粗放型,采煤公司只挑地表比较容易的部分开采,而放弃地下深处大量的矿产资源,造成巨大浪费。而发达国家采煤,运用先进的技术和工具,可以做到地表和地下一起挖掘,不浪费。银行也是如此,别只顾着赚容易的钱,而应通过大数据技术提高自身的风控、审核能力,去完善市场。

现在,国家监管部门还处在对金融小贷公司的摸底调查阶段。尽管小贷公司存在各种问题,但在有效治理后,它理应成为市场的有效补充,不应被“杀死”。小编建议,监管部门在调查完毕后,把现有小贷公司首付贷也纳入央行征信体系,不放过任何漏网之鱼;站在银行的角度,应加强与小贷公司的合作,互通信息、互为补充,甚至可以适当开展首付贷业务。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