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信息科技中心总经理  夏浩淳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和工业化进程,也关系到我国城市化进程、实现共同富裕、快速经济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由于三农和小微企业存在资信水平不高、抵押物缺乏、信用数据不完善、担保体系不健全等问题,部分金融机构不敢贷、不愿贷,导致三农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慢、融资贵等问题,制约了三农的发展。

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纷纷出台政策方针,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及部署,支持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中国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三五”发展规划监管指导意见》指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创新信贷方式、风险管理手段等,提高信贷审批效率,丰富小微企业及“三农”融资方式与产品种类,降低融资成本。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数字乡村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因地制宜发展数字农业,降低农村金融服务门槛,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小额贷款、存款等金融服务。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指出:积极应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提升涉农信贷风险的识别与处理水平。创新信用评价模式,逐步提高信用贷款所占的比重。

四川农信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方针,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分布式、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智能贷款,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制定了“提升客户体验”、“提升智能化水平”和“提高风控能力”三大业务目标,践行普惠金融,助力三农发展。图1是智能贷款应用架构图。

图 1  智能贷款应用架构图

基于互联网和金融科技的智能贷款是对四川农信建设智慧银行战略的实施落地。智能贷款的应用架构可以很好支撑智能贷款的业务目标和技术目标。一是实现线上信贷产品的新突破。智能贷款产品实现客户可以在网上办理业务,通过对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信贷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管理。二是提升风控水平。具有管理智能贷款产品全生命周期能力的风控体系,覆盖信贷产品业务全流程。三是提升客户体验。客户体验关系到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在智能贷款产品中尤为重要。四是技术上验证IT架构蓝图应用架构,落地实施分布式微服务技术架构,提高持续集成与持续发布能力,构建零售信贷业务应用新平台。

以下从“夯实数据基础”“提升风控能力”“打造客户新体验”三方面阐述智能贷款建设。

1. 夯实数据基础,为智能贷款提供数据支撑

一方面,完善数据标准和夯实平台基础,提升数据实时计算和分析挖掘能力。修订完善数据管理办法和数据标准等制度,加快数据管控平台建设;根据客户关系管理、反欺诈和客户营销等场景的需求,构建数据交换、实时计算和决策引擎等平台,提升数据实时计算处理能力;通过组建数据实验室,搭建数据分析、挖掘和查询平台,提升数据分析挖掘能力,满足各类客户和各种场景的需求。

另一方面,清洗整合数据,实现内外数据互通共享。通过整合清洗行内贷款类、客户信息类、交易类、报表类、人行征信类等数据,形成可供使用的数据标准,供风控模型、其他平台等使用;与第三方合作,互通共享第三方数据。通过与政府、银联、电信等第三方合作,互通共享银行、公积金、税务、电信等数据,加强数据信息安全保护力度;计划采购安全可靠的外部征信数据,弥补国家缺失的征信数据,并通过采集社交、教育、电商等方面的数据,完善客户画像。

2.建立全生命周期的风控体系,提升风控能力

首先,贷前实现智能反欺诈。欺诈者通常冒用他人身份、隐瞒信贷历史或者通过网络攻击制造假身份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骗取贷款。而反欺诈体系可以识别盗用账户、异常账户、异常设备登录、设备标识等异常信息,并通过行内黑名单和行外失信人、涉诉、互联网黑名单等外部数据排除异常客户,从而实现贷前智能反欺诈。

其次,贷中实现智能审批。根据信用评分评级、收入估算评级、补偿维度评级构建信用评价体系,对客户进行评级授信,提高风控水平。第一,通过应用大数据技术,对客户的偿还能力、抵押品、资产情况、个人品性、补偿等5C维度进行信用评分,评分越高,相应的评级越高,信用风险越低,反之,信用风险越高。信用评分范围从300分到990分,映射了A+、A、B、C、D、F和F-七个等级。第二,根据客户的公积金、交易流水数据等信息,智能选择不同策略,评估客户的还款能力。第三,根据客户房贷结清时间设置不同的权重,对客户信用评分评级进行补偿,制定更加全面的定价策略,获取优质客户,降低客户违约率。

最后,贷后实现智能管理。根据客户贷后的账户状态、征信信息、历史还款行为、行内交易流水等数据智能评估客户的还款风险。贷后管理分为无逾期风险管理和有逾期风险管理,其中贷后无逾期的风险管理包括风险智能预警、提前干预等策略,贷后有逾期的风险管理主要包括催收策略制定、智能催收等。

3.打造客户新体验,提升核心竞争力

一是提升用户界面的易用性。在易读性方面,用户操作界面上提供多种操作信息和标注方式。在易操作方面,功能完善且设置简单,操作按钮部署适合用户习惯。在简易性方面,界面排除用户的专业知识、文化背景、年龄阶段、使用经验等多种因素,覆盖用户范围更广泛。在预防性方面,对于用户重要操作,进行提醒及确认,预防错误操作,避免用户损失及重复操作。比如对于用户提交,弹出对话框,提醒用户核对提交信息。

二是打造产品体验中心。结合智能贷款产品所处的场景,探究客户使用智能贷款产品的互动行为和全流程体验价值,全方位分析智能贷款产品的服务满意度及用户体验价值,研究用户对智能贷款产品的差异化需求,挖掘智能贷款产品的创新机遇点,提升智能贷款产品的服务水平。

三是建立内测推广机制。借鉴互联网公司内测的先进经验,把智能贷款新产品先开放给行内部分用户试用,全方面检验该产品的易用、易读、美观、体验、性能等。通过用户反馈的产品使用情况及产品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丰富完善产品功能和性能,最终开放给所有用户,并持续完善优化产品。

四是建立全域全时响应机制。智能贷款产品以客户为中心,打破地域和时间限制,满足客户随时随地的信贷需求,推动信贷金融服务向广度和深度方面不断延展,降低了客户融资门槛,践行普惠金融。

五是组建智能贷款工作组。根据农信金融机构的业务模式特点,组建智能贷款工作组,优化运营机制。工作组具有完全自主可控能力,负责智能贷款产品的需求分析、设计、研发、持续优化、营销推广、催收方案制定等,加强业务需求的前瞻性研究,有效地推动了智能贷款的建设,满足客户“短、频、急”的需求。

四川农信长期深耕于三农,与四川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在智能贷款产品客户营销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首先,四川农信在本地区域有着客户数量7700万、历史数据500TB,这是当地其他银行无法相比的,智能贷款产品应充分挖掘客户及历史数据价值,进行数字化营销,提高风控水平。

其次,四川农信有四万多名员工、五千多个网点,金融服务覆盖了全省县域城乡地区,智能贷款产品可以充分利用网点多、人数多、服务范围广等特点,进行线下面对面营销,提高产品营销成功率。

再次,与当地政企等长期合作,有着丰富的公积金、税务、教育等方面数据,可以精准获客。

最后,四川农信存款成本低,可供使用的信贷资金充足,更加有利于智能贷款产品利率定价。

四川农信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分布式、互联网等技术,提高智能贷款产品风控能力,提升该产品的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从而提升客户体验。智能贷款产品主要面向农户等个人客户和小微企业客户,助力三农发展和乡村振兴。预计在未来的三年内,智能贷款产品发放金额预计达到500亿元,客户数量预计达到500万,不良率控制在3%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