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我调岗了,在做了近十年的银行信贷的。。。周边。。。后,要去一个对我来讲全新的业务岗位。

我定义为周边,就是我的工作大部分是审批、风险、产品以外的信贷管理,例如营销推动、宣传推广、考核、监管报送、业务和系统运维、市场调研、人员管理等。

在小银行总行工作多年,骨子里多少有点全局性、综合性、创新性,摸着石头过河也是常事。知道调岗的那一刻,我却突然回忆不起来自己这几年都干了些什么,都收获了什么,十分不具象。每天忙忙碌碌,但又碌碌无为。

交接前看着满电脑的按内容和时间整理建档的富有逻辑架构的文件夹,看着这些所谓的成果,我既想一键把他们删除,又万般不舍。当满当当的交接材料写完时,我发现这些年让我焦虑的是我从事的工作不是一些可以实际输出业绩和能广泛输出内容的工作。坐办公室的也不一定全是脑力劳动,好像越来越多走向体力。

从变现角度,这是业务部门中的支持岗位,不直接参与盈利和风控(虽然比中后台部门近一些),工作成效也不能用审了几笔业务,做了多少贷款,拉了多少存款,推出了几款产品,赚了多少中收等数据来衡量。通俗说,大多数时间都是默默地工作:我做了多少张表、组织了多少系统、业务规则调整等非经营性工作和银行的效益没有显而可见的关系,调度多少次业务、做了多少次活动也不会让人认为这与业绩存在直接或必然的联系。成绩方面,例如一年填报上千张报表换来一句准确无误的报送和确实很辛苦,平淡到好像也不足以慰籍自己高压下的惶恐不安和长期久坐引起的腰疼以及月初习惯性的感冒,毕竟这份工作也不是按件计薪和计贡献。

从传播角度,单位就这个岗干这些事,与其他岗位有内容交叉但又互相独立。面对细碎以及不断更新的工作内容我也无法形成相对系统的方法论。说白了,别人觉得无用,自己又没能力总结和举一反三,自然也不会过多对外输出知识,毕竟人们想掌握的是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么多年持续尴尬的是,有很多人问过我很多次,“你到底是做什么的?”

从经验积累角度,有积累,但与工作年限无关,与阅历有关。我应该是工作阅历较少的。我能够处理很多事,但也只是这几年工作中为数不多的几次经历后的顿悟,其他都是在时间的长河里重复着昨日的工作。比如,我遇到A这件事,费劲力气办完了,又给我同样性质或者略有不同的B,接着还有CDE,我用同样的处理办法解决,无非就是再花点时间。我不是说需要挑战或这些事情对我没有帮助,至少孰能生巧也是件好事,但我做BCDE对我成长的效用极小。

这就是一个平凡的银行业务部门支持岗位人员的实际情况。抛开晋升和人际,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没有营销的压力,有稳定的收入已是十分幸运。同时,虽然工作平淡,但我也有底气和勇气去面对新岗位的挑战,毕竟,这也算是一种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