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长的农民都知道,在1980年之前,因为农业生产组织是集体性质的,农民只是集体里的一个社员,只负责生产劳动就行了,至于生产队耕种时,需要购买农资,那时大队长和小队长的份内事情。当某个生产队因生产需要资金时,就到公社的信用社办理一笔贷款,等生产队卖了公粮,偿还贷款。

也就是说,在1980年之前,农民个体是不会去贷款,也不需要贷款,就是去贷款,也没有规章制度,信用社也不会把款贷给个人。

在我们河北邯郸农村,1980年是个分水岭。集体的土地分到了农户,各个村里单独的农户成了农业生产的主体。这样,新的问题就来了:农户因为春耕备播等急需生产资金,家里没有怎么办?一是向亲朋好友借钱;二是到公社信用社贷款。

借钱咱就别说了,咱这里就叙述一下到公社信用社贷款这件事。农业生产搞上去了,就填饱了全国人民的肚子,这是天大的事情,民以食为天嘛!

1980年初期,当时的情况是,村里谁家要到信用社贷款救急,村大队开个介绍信,证明这个农户确实需要贷款,到信用社就把贷款拿到手了,就这么简单。那时,农民贷款也就是贷一两百元,很少听说有谁贷款1000元的。当时化肥是几元钱一袋,种子、农药柴油都非常便宜,农民也没有那么大的资金需求。

当然,如果按照柴油折价,当时柴油0.09元一斤,一百元可以购买1100斤柴油;现在一百元能购买30斤柴油么?也就是如按照柴油折算,当时的100元约等于现在的4000元;当时从信用社贷款两三百元约等于现在贷款10000元。当然不能按照粮食价格折算啊!因为粮食价格从1980年到现在才涨价几倍呢!

那个年代,还有一个现象,公社信用社主任大都是周边村有威望的人缘好的农村人,周边村里农民大都认识。比如,1982年,俺十几岁,不上学了。总想法找点种地之外的活干干(用现在说就是创业)。

因为分地后,我们这一带农民种棉花,棉花卖到公社棉站后,棉站要了皮棉,棉籽返还给农户。农户家里的棉籽没人要,而农户吃食油非常困难。俺在邻县看见一种小型榨油机,打听后,购买这样一台榨油机需要300元,买电动机需要100元左右。

但没钱,怎么办?俺把要贷款500元的想法和父亲说了,父亲非常支持。但到本公社信用社贷款500,数目太大。因为种地一年也收不了这么多钱,怎么偿还贷款?父亲说,这样吧!你到另一个公社信用社去,家族里你六爷在那里当主任,就说是俺让你去的。父亲不会骑自行车,十几岁的俺和另一个合伙人一起到相邻的公社信用社,一五一十说给了六爷听,并且报上了父亲的名字。

500元贷款,这么简单就贷到手了,然后购买榨油机,油坊开张。不到一年,就赚回了成本,还了500元贷款。油坊特别油污,每天手上衣服上沾满油污,正值爱干净的少年时期,嫌脏,后来就不干了……

当时如果没有信用社贷款这个门路,怎么能少年时期和人一起创业一次呢?当时那几年,没听说过村里谁家急需钱搞生产,到信用社贷款贷不来的。只要和信用社工作人员是亲戚熟人,也就是说,信用社有一个工作人员,认识你,证明你是那个村的,就把一两百元当场贷给你,就这么简单。不要任何担保,也不要身份证证明,因为那时也没有身份证啊!人脸就是证明,也就是今天才推行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初期“版本”吧!

几年后,公社改成了乡,农民争当万元户,农民兴办乡镇企业开始。农民到乡信用社贷款开始困难了,并且是越来越困难。以前农民从信用社贷款救急,农民收了就还款,没听说谁家贷款逾期不还的。

可是后来,比如养兔万元户,养鸡万元户,贷款逾期不还的,乡镇企业(小作坊)贷款逾期不还的,越来越多。亿万农民自己的金融机构——农村信用社,也商业化了,农民用于农业生产救急,从信用社贷款比登天还难……

关于农村信用社1980年初,农民贷款那么简单,还没有逾期不还;后来,到信用社贷款难了,设置了各种担保,反而逾期不还的贷款越来越多,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请您留意一起来聊聊农村信用社,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