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落而息的不止人类,树也会“睡觉”

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树能够通过改变其叶子的位置来调节其光合作用,就像人类通过改变身体姿势来调节睡眠一样。当夜晚降临,树木会降低叶绿素的产生,减少光合作用,并重新分配白天积累的能量。他们还释放乙烯气体,这是一种植物激素,可以促进睡眠并阻止叶片运动。

“睡眠”的证据

树“睡觉”的证据主要来自以下观察:叶片夜间运动,光合作用减少,乙烯释放增加。研究人员已经记录了各种树木叶片的夜间运动,例如豆科植物的羽状复叶在晚上折叠成睡眠姿势。

“睡眠”的好处

树木“睡觉”有多种好处,包括:减少水分流失、保护叶片免受夜间寒冷的影响,以及调节植物激素平衡。通过降低光合作用,树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从而保护自己免受夜间干旱的伤害。此外,“睡眠”可以增强叶片应对低温的能力,防止因霜冻或低温而损坏。

“睡眠”的差异

不同树种“睡觉”的模式存在差异。一些树木表现出明显的叶片运动,而另一些树木的变化不太明显。研究人员认为,这些差异可能是由于树木所面临的特定环境压力或其他因素造成的。

其他影响因素

除了光照和温度周期外,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树木的“睡眠”模式。例如,水胁迫和营养缺乏会导致叶片运动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此外,人为因素,如光污染和城市化,也可能扰乱树木的“睡眠”模式。

“睡眠”的意义

了解树木的“睡眠”行为对于林业和园艺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了解树木“睡眠”的模式,我们可以调整林业实践,以优化树生长和生产力。此外,了解树木对夜间光污染的反应可以帮助我们规划城市绿化,以尽量减少对树木夜间“睡眠”的影响。


树木和森林在我们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吸收的是二氧化碳、吐出的是新鲜氧气。仅仅看着这些绿色,就能让我们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

正因为如此,树木也是科学研究的关注点之一。近来,一项新研究提出了一个很多人或许从未想过的问题:树,也会睡觉吗?

开展这项研究的是一支来自奥地利、芬兰和匈牙利的国际团队,他们开创性地采用超高精度的激光扫描仪对树木的夜间变化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显示,树的枝叶在夜晚略微低垂,清晨又重新昂首挺立。但这能算是睡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