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工资个人所得税的方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如下: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五险一金-起征点。应纳税所得额=应纳税所得额-专项附加扣除。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分七级,分别是:3%、10%、20%、25%、30%、35%和45%。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自2019年1月1日起调整为每月5000元。

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等多个项目。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以在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相应金额,以降低个人的税务负担。

速算扣除数

速算扣除数是根据适用税率对应的扣除额计算的。计算公式为: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税率分级对应扣除额。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缴纳

工资个人所得税由用人单位代扣代缴。纳税人可以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或网站查询自己的纳税记录和个人所得税信息。

个税退税

如果纳税人实际缴纳的税款超过应纳税额,可以申请个税退税。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或网站提交退税申请,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可以获得退税。


日常中,许多收益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工资个人所得税是缴纳个人所得税中最常见的一种。只有当我们明白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工资中不见了的那部分去了哪里。那怎么计算工资个人所得税呢?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计算方法。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相应的等级,每个等级的数额分别对应规定的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无论数额大小,都只按照一个固定统一的税率征税。

而我国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往往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含税级距是指以含税工资为依据,适用于不同税率之间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反之,不含税级距是适用于不同税率之间所得额的不以含税工资为依据的区间范围,如不超过1455元的部分。

(二)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自己缴纳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三)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时,简化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

在得到总工资的基础上,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我们可以得出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是:

第一步:应纳税所得额=总工资—社会保险金—免征额

第二步:工资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X税率—速算扣除数

需要注意的是:

(1)社会保险金通常指“五险一金”“三险一金”,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公积金。

(2)免赔额是指免赔的数额,即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自2011年起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为3500。

举个例子,李某的工资为7000,需要购买五险一金600,那么他应该缴纳的工资所得税是多少呢?我们按照上述计算方法:应纳税所得额=7000—600—3500=2900 ‚工资个人所得税=2900X0.1—105=185,因此李某需要缴纳的工资个人所得税为185元。

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虽然涉及很多方面,但是每个方面都是详细具体的,只有我们知道工资个人所得税是如何计算的,我们才知道我们的钱花在了哪个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