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税改革的意义

个人所得税改革旨在调整税收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社会公平,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税收环境。通过完善税制,降低税负,减轻居民税收负担,提升居民收入水平,促进消费和投资增长。此外,个税改革还有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问答 1: 个税改革降低了哪些税负?

个税改革降低了税率和起征点,提高了专项扣除和免征额度。具体包括:降低最高边际税率,提高起征点,增加专项附加扣除,调整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免征额度,减轻居民税收负担,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

问答 2: 个税改革如何优化税制结构?

个税改革优化了税制结构,简化税制体系,提高税制的公平性、可持续性和弹性。通过完善标准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扣除,体现税收公平原则。同时,改革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堵塞税收漏洞,促进税收公平竞争环境。

问答 3: 个税改革对收入分配有何影响?

个税改革通过提高最低收入者的起征点和专项扣除,降低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增加高收入者的税收贡献,缩小收入差距。改革增加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等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减轻家庭抚养和教育负担,促进社会公平。同时,通过提高富人税收贡献,调节收入分配差距,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问答 4: 个税改革如何促进高质量发展?

个税改革通过降低税负,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释放消费和投资潜力,促进经济增长。同时,改革优化了税制结构,提高了税收征管效率,营造了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有利于企业成长和创新。此外,改革通过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备受关注的《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近日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个税改革的意义是什么呢?

本次个人所得税改革有三大亮点。

首先,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有所提高,从目前的每月3500元,即每年42000元,提高至每月5000元,即每年6万元。

第二,除了工资、薪金所得之外,拟将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也一同纳入综合征税范围,适用统一的超额累进税率。

第三,在明确现行扣除项目继续执行的同时,拟增加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与民众生活密切相关的专项附加扣除。

这三大亮点使得本次改革成为1994年以来我国在个人所得税领域实施的意义最为重大的一次改革,实现了个人所得税从分类征收到综合征收的第一步,将大幅降低居民税收负担,实现从普惠制改革到定点减负的转变,是我国个人所得税向现代税制转换的良好开端。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将更具科学性、公平性

本次个税法修正,通过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设立专项附加扣除、优化调整税率结构等一系列“组合拳”措施,总体上大幅减税,减轻广大纳税人的税收负担,使个人所得税税负水平更趋合理,个人所得税制将更具科学性、公平性。

首先,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看,综合考虑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增长等各方面因素,并考虑适应未来个税进一步改革前瞻性需要,草案将综合所得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由3500元/月提高到5000元/月(6万元/年)。这是根据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和平均每一就业者赡养抚养负担比例测算确定的。该标准覆盖了当前的基本消费支出平均水平,还留有一定的余地。考虑到本次改革同步增加了子女教育、大病医疗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同时继续保留“三险一金”以及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税延养老保险等扣除项目,实际扣除额度比5000元/月还要高。时下,要求提高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或实行地区差别化减除费用标准的呼声甚高。对此,应理性看待,客观分析。从学理上说,减除费用标准越高,个税纳税面就越窄,税制的“累退性”就越明显。同时,减除费用的进一步提高会给高收入者带来更大的减税额度,中低收入者享受的减税额度相对小一些,有悖于调节收入的初衷。此外,减除费用标准进一步提高,意味着个税收入在税收总收入中的比重进一步降低,与提高直接税比重的总体方向不尽相符。本次个税改革之所以实行全国统一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是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流动频繁,收入来源地广泛。而按不同地区设置不同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则会产生个人汇总缴税的收入与不同地区的减除费用之间不匹配的问题,导致税基的不合理流动。有鉴于此,从国际上看,其他国家个人所得税一般都是采用全国统一的基本减除费用标准,而不实行差别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