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双轨制

养老金双轨制是指在同一单位系统内,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制度与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制度不同的制度。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由财政拨款,而企业职工的养老金则由企业和个人缴纳。

双轨制的起源

养老金双轨制起源于改革开放初期,当时为了吸引人才,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实行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包括提高养老金水平等。随着经济发展,这种优惠政策逐渐固化,形成了养老金双轨制。

双轨制的争议

养老金双轨制一直备受争议。批评者认为,这种制度不公平,企业职工与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在缴纳相同的社保费的情况下,却领取不同的养老金。此外,双轨制还加重了企业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双轨制的改革

近年来,国家一直在推进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逐步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金制度纳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管理。2018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关于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改革目标和路径。

改革的进展

目前,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正在稳步推进。全国大部分省份和地区已经实现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金制度并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职工领取相同的养老金。少数几个尚未并轨的省份和地区也正在加快改革进度。

改革的意义

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一方面,它消除了制度的不公平,保障了企业职工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它减轻了企业的负担,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养老金双轨制已成为特权的象征和不公平的符号。随着养老制度改革的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并轨一事已经被提上日程。那么,养老金双轨制是什么意思?很多人对这个问题不是很了解。

养老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也不同,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金低两三倍。

中国现行的是“退休金双轨制”,有两套并行的养老金体系,一套是政府部门、事业单位的退休制度,由财政统一支付“吃皇粮的人民公仆”的养老金;另一套是社会企业单位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