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个人所得税计算
个人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应纳税所得额=工资收入-五险一金-专项附加扣除。适用税率根据应纳税所得额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速算扣除数是根据适用税率确定的固定值。
专项附加扣除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住房租金等。这些扣除项目可以减少应纳税所得额,从而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减免税
符合一定条件的个人可以享受减免个人所得税的优惠政策。例如,残疾人员、低收入人员、独生子女父母等可以享受一定额度的减免税。减免税额直接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税率级数
个人所得税的税率级数共有七级。应纳税所得额不同,适用的税率也不同。税率级数越高,适用税率越高。最高税率为45%,适用于应纳税所得额超过96万元的部分。
起征点
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是每月5000元。也就是说,当个人月工资收入低于5000元时,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之上,超过的部分需要按照适用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五险一金
五险一金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这些费用从工资中扣除,不会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因此,缴纳五险一金可以有效降低个人所得税的应纳税额。
日常中,许多收益都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工资个人所得税是缴纳个人所得税中最常见的一种。只有当我们明白工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方法,我们才能知道我们工资中不见了的那部分去了哪里。那工资个人所得税到底如何计算呢?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征收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两种计算方法。
超额累进税率是指将征税对象按照一定标准划分成相应的等级,每个等级的数额分别对应规定的税率。比例税率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无论数额大小,都只按照一个固定统一的税率征税。
而我国的工资个人所得税是按照超额累进税率的方法进行计算的,往往采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同时,需要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一)含税级距是指以含税工资为依据,适用于不同税率之间所得额的区间范围,如超过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反之,不含税级距是适用于不同税率之间所得额的不以含税工资为依据的区间范围,如不超过1455元的部分。
(二)含税级距适用于由纳税人自己缴纳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不含税级距适用于由他人(单位)代付税款的工资、薪金所得。
(三)速算扣除数是指采用超额累进税率计算时,简化计算得出的应纳税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