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限贷之后,车贷行业将面对哪些机遇和挑战

据小编了解,前段时间,《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 )的颁布在P2P行业内引起了轩然大波。


《办法》对P2P平台的信息中介身份进行了重申,并针对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债权转让等方面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与此前出台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等文件的思路大体一致,让我们意外的是,《办法》首次对借款人借款上限做了明确规定,


同一自然人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20万元;同一法人或其他组织在同一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不超过人民币100万元 。


根据网贷之家的一份借款限额压力测试结果显示:截至7月底,851家样本平台中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20万以上的平台数量占比达72.74%,人均待还金额在100万以上的约有46.06%。


其中,涉及房产、企业项目的平台借款人人均待还金额超过限额要求较多,因此面临较大转型压力;而主营、车贷等个人借款业务的平台,借款人待还金额超过20万元的有1.62万人,占比仅有2.86%。


从数据我们不难看出,信贷、车贷等小额业务领域在此轮业务转型潮中压力不大,总体符合监管要求。


一、同样是小额业务,为什么车贷最被看好?


限贷令的颁布引发了业内关于小额业务的激烈讨论。


事实上,目前P2P行业符合监管层期望的小额要求,能够体现互联网金融普惠性的业务品类还算丰富,面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的农村金融、面向特定消费人群的消费金融、解决个人小额资金需求的信用借款等业务也与 小额、普惠 的定位高度契合。


上述几类小额业务都符合大标平台的转型需求,但从资产的稳定性及风险的可控性上来看,车贷的综合优势相对突出。


第一,与涉农借款项目相比,车贷业务的风险更可控。


农村金融是面向农户提供金融服务,资金支持项目是以种植、畜牧、家庭个体户等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为主,周期长、收益低,且易受自然灾害影响,这类风险无法进行事前预判,加剧了项目的不稳定性。


而车贷业务的风控则围绕车辆的评估、定价,车主的信用资质来进行,同时还会对抵押车辆采取持续监控和跟踪,风控措施相对完善。


第二,与消费金融相比,车贷模式更成熟和标准。


消费金融的模式虽然存在巨大的想象空间,但正因如此,P2P与消费的结合还处于探索阶段,尤其是在消费场景和风控水平上,P2P平台还未挖掘到可行的入口。


而车贷在P2P业务领域中普遍被认为是一种可复制、高标准化的产品,产品定价清晰、风控流程透明,极大地降低了平台的进入成本。


第三,与个人信用借款相比,车贷业务更适合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中生存。


由于国内征信体系不完善,纯线上信用借款的其发展过程中普遍面临着违约率高、借款成本低等问题。而车贷业务是基于汽车抵押物来开展,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抵押的借款比纯信用借款相对安全,尤其是在我国。[ 1 ](来源:南^方^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