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努力帮助民营经济、中小企业解决最直接的现实困难,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 — 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




一直以来,中央都在强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经济发展的中心任务是优先保民生、保就业。而要保民生、保就业,就要保市场主体。目前我国中小企业已占市场主体的90%,创造了80%的就业,70%以上的发明专利,60%以上的GDP和50%以上的税收。所以,保市场主体的关键就是保中小企业。


1月21日,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在北京召开,组长刘鹤主持会议并讲话,鲜明地提出“金融机构要不断提升能力,做到敢贷、愿贷、能贷、会贷。”


中小企业贷款的春天要来临了么?


然而当前现实我们看到的却不尽人意,一边是中央到地方从上至下对金融机构不断地推动鼓励敦促,一边仍然是中小企业的银行贷款难,贷款贵问题。


即使上年央行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信用规模再上新台阶,财政给予了各种赋税减负、纾困补贴,钱还是没有流入中小企业的袋子里,而主要去到了国企、央企、中大型企业和公共部门,或者在金融体系内部循环,推动了房市股市不断高涨。


这其中根本的原因还是市场机制决定了资金流向。因为资金本身是逐利的,否则会被风险和通胀吞噬;钱天然喜欢确定性,总是朝着稳健兑现本金和利息的地方走。


因此,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企业首先考虑的不是盈利,而是考虑储户的存款安全,更是要考虑自己的风险和责任。如果你能这样换位思考,就知道它们会怎么选择了。


中小企业说我快不行了,给点贷款救救我吧。信贷员说,我也很同情你,但救了你,要是收不回钱,以后谁救我啊。所以最后的选择必然是宁愿挨批被责,也袖手旁观,见死不救。


说到底,金融机构从来不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本质上仍然是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很大原因还是为了规避市场信用风险,你能赚钱它就会帮你,你要是快不行了,它不但不救助你,还会抽贷收缩信用,落井下石。而中小企业恰恰因为应对市场变化的抗风险能力很差而被金融机构冷落。


现在中小企业想贷到款,基本上就两种途径,一是有固定资产抵押,特别房产抵押,很多银行还要求必须是还清贷款的房产。二是一些中小企业够幸运的话,会因为有一定的经营存续期,并且符合连续多少年缴纳多少税款金额的标准,也可能获得一些无抵押的信用额度。


但这又有多少中小企业会有这样的条件和幸运呢?


特别是这几年经济形势不好,受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更加谨慎。2018—2019年国家曾推动对一波对中小企业的贷款,结果2020年一场疫情下来,金融全行业就有1.3万亿贷款被迫延期,不少中小企业从此消失,成为历史的尘埃,银行的蛋痛。


尽管在2020年疫情期间,央行通过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将支农、支小利率降低到极低(2.5%)的方式,让商业银行再向中小企业提供高达1.8万亿元的贷款规模,但这笔庞大的资金,由于极低的贷款成本,很多并没有被中小企业用来投资和保生产保就业,而被中小企业自己投向了房地产。


毕竟投资实业风险高,而房地产的后面有国家和银行的信用背书,似乎稳赚不赔,特别是一二线城市尤其如此。所以之前有个段子说,银行信贷经理笑谈,贷款给中小企业,它要是真拿去搞实业大家就玩完了,要是挪用去买房子,信贷风险还是可控的。


因此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大谈特谈什么重要性、必要性、提高思想认识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简单地通过政策措施推动金融机构扶助中小企业,也很难切中要害落到实处,破解问题的重点难点还是要让金融机构有内发性的主动意愿,做到“敢贷”、“愿贷”,只有做到了“敢贷”、“愿贷”,才可能有后面的“能贷”、“会贷”。


上面说了,许多中小企业因为有房子,买房子,金融机构反而就“敢贷”、“愿贷”,这不是因为房子有很高的价值和信用保证,而是在目前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下,房地产已成为中国实体经济的稳定器,政府非税收入的重要来源,金融机构信贷的重点业务,被提升到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地位,房子因而也附带了政府和金融部门的双重信用背书。


所以,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如果为中小企业贷款解决信用背书的问题,就能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这方面美国美联储采用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新冠疫情爆发时,美联储知道市场上因为疫情对经济的冲击,会带来对企业的信用损害,金融机构业也因担心风险会进行信用收缩。这时美联储就直接绕开商业金融机构,对企业票据、债券、信贷市场进行公开操作,逆向补贴救助和担保。这样,商业金融机构看到政府信用注入市场,也会积极参与进来。因为只要有了政府的信用背书,谁会放着低风险的钱不挣呢?自然而然就解决了企业融资遭遇危机的问题。


当然,政府对信用风险进行逆向操作,为企业融资进行信用背书,主要是为了发挥一个导向的作用,让金融机构看到政府愿意“兜底”的决心而重拾市场信心。但是仍然要注意控制风险,因为将政府的信用押上,从某种程度上看,就相当于赌上了国运,一旦因为风险大范围失控,引发政府层面的信用危机,造成的后果将是国家的整体崩溃和全面重构。因此政府在起到信用背书的带头作用后,仍然要发挥金融机构的专业优势,让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并逐渐成为主导,控制信用风险,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促进中小企业贷款的健康有序发展。


所以,要让金融机构“敢贷”、“愿贷”,打通中小企业贷款的堵点,首先还是要政府主动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信用背书。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应大胆采用一些创新思路和创新方式,由政府部门牵头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支持,让多层次的金融机构参与进来,实现贷款风险共同承担,收益共同分享。


央行去年曾创设了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信用贷款支持计划,另一个是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延期支持工具,都很好地体现了政府支持、风险共担的思路,未来应该继续发展类似的货币工具和信用工具的创新,实现金融机构的“敢贷、愿贷、能贷、会贷”,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保民生保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