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南省农办领导到三亚对支持“三农”的小额贷款公司进行了调研。调研中发现,作为新型的“草根”金融组织,小额贷款公司因其“方便、快捷、灵活”的特点迅速成长为信贷市场不可忽视的参与者,但同时也遭遇到融资增资渠道不畅、成本高、风险控制能力较弱,持续经营基础不牢固等一系列“成长烦恼”。  小贷公司遇融资难等“瓶颈”  2011年底,来自东北的曲直“杀”进了小额贷款行业,成立了三亚长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对于他来说,是否能在这个行业发展壮大,他并没有太大把握,吸引他半道“杀”进来主要是因近年来国家越来越明朗化的鼓励政策以及存在的利润。曲直对这个行业并不是很了解,常挂在他口头上的一句话是“黑猫白猫,逮住老鼠才是好猫”。但真正加入到这个行业后,他才发现,经营小额贷款企业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企业壮大仍面临着一系列难题。  曲直的经历,正是小额贷款企业近几年发展的缩影。自2005年小贷公司在山西、四川、陕西、贵州、内蒙古5个省区开始试点,到2008年5月《关于小额贷款公司试点的指导意见》的发布,小贷公司经历了经营混乱、无法可依到规范运作、有法可依的转变,给小贷公司的发展带来了希望,使投资者的激情高涨。2008年10月初,浙江省第一家小贷公司海宁宏达小额贷款公司的开业,标志着操作规范、手续合法的民间小额贷款业务率先在有资本大市场之称的浙江正式登台。随后,小贷公司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范围内涌现,小贷市场如火如荼。  “目前三亚有两三家正规的小贷公司,都是这两年才成立的。”三亚长庚小额贷款有限公司一位工作人员介绍,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对象主要是“三农”和中小企业,称之为金融体系的“毛细血管”。近年来,随着货币政策趋紧,传统金融机构放贷门槛高,贷款审批周期长,难以满足社会多元化需求。小额贷款公司以则经营灵活、放贷门槛较低,赢得了一定的市场空间。  “现在面临抵押物不全、借贷人信用评级等一系列问题,但最为关键的就是融资难。”曲直说,没有金融机构的身份,小贷公司无法吸收存款,也不能享受金融机构的财税优惠政策,但向银行贷款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据其介绍,因公司发展需要,此前曾到银行申请贷款,但跑了几家都没有贷来。“最让人郁闷的是我们拿着房产证,而且贷款额度是100万,但最终还是没人贷给我们。”曲直说,因小贷企业存在一定的经营风险,很少有银行愿意提供贷款。  可持续发展仍需“破局”  让曲直欣慰的是,经营一年时间以来,在累计发放的几千万贷款中,只出现了一笔8万元的坏账,但长远来看,1亿元的资本很难让企业发展壮大。对此,如何引导小额贷款公司发挥其特点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发展,让小额贷款公司走得更顺畅,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有业内人士分析,小额贷款公司作为金融组织,由于其经营贷款的独特性,在业务管理、风险管控及风险防范方面,仍具有金融机构的典型特征。这种身份定位与目前的政策硬性约束、市场抉择及监管空心化形成错位,已经阻碍了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小贷企业若想发展,必须在政策方面率先做出“破局”。”一位业内人士分析,应在一定程度上放宽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的数额限制,如允许经营状况良好、内控水平高的小额贷款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以增强其放贷能力。此外,还可出台政策鼓励大型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小额贷款公司进行合作,大型正规银行业金融机构可采用参股的形式间接参与到经营状况良好的小额贷款公司中,给予其资金支持,再由小额贷款公司负责向零散客户放贷,实现“双赢”。  “除了融资问题,信用评级问题也是小贷企业要注意的。”该人士说,小贷行业应建立类似“民间信贷登记中心”的平台,只要是借贷人,都可查询到其信用记录,这样互通的平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借贷风险,即防止一些人“拆东墙补西墙”,又可让需要用钱信用记录良好的人能贷到钱。

  另外,该人士还表示,目前一些小额贷款公司缺乏专业人士,存在内部风险管控水平较低、经营模式粗放、信贷方式简单、从业人员不固定等问题,给小贷企业发展带来了一定的隐性风险。小贷公司应立健全包括组织管理、财务管理、业务操作、风险控制、融资措施、激励机制、考核制度等在内的一套全面系统、科学高效、可操作性的公司管理制度体系,降低企业运营风险。(三亚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