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蜿蜒的盘山路,驾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甘肃省陇西县偏僻的贫困村——宏伟乡左家渠村。 走进村民左金花家中,屋檐下,墙角边,一串串扎好的玉米棒子在阳光照耀下金灿灿,如同给院子披了一层“黄金甲”;擦得锃亮的摩托车、“三马子”摆放在院子一隅;两间新修的砖混房直接显现出左金花一家生活条件的改善。 院子里,52岁的左金花正熟练地用着全自动洗衣机。“现在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家里修了房子,买了家电、摩托车,比以前日子好太多了。”左金花说,生活条件翻天覆地的变化得益于2006年村里给她的一笔3000元贷款。 2006年,左金花一家8口共种了22亩地,种植玉米、马铃薯、胡麻、大豆等。经济困难的她没钱买地膜、化肥等农资。“村里根本找不到能借到钱的人,没抵押银行贷款也难,手续复杂。”左金花为此犯了难。 左家渠村村支书贾忠知道此事后开始为她张罗贷款。这个贷款出自当时这个村刚刚成立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 贾忠说,2006年,左家渠村被确定为陇西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国家财政为该村投入15万元扶贫资金,鼓励村民自愿以自有资金形式入股,成立发展生产基金,实行以低于银行利率的借贷方式供加入协会的农民使用,贷款用于农户种植业、养殖业、劳务培训输转等生产性项目。 管理发展生产基金的村级互助资金协会应运而生。协会刚成立时,农户最高贷款额度为3000元,之后提高到5000元,还款期限为一年。“农户一次交200元参会就终身享有贷款资格,一次投入,持续受益,还可在归还贷款基础上循环借用。”贾忠说。 几千元的雪中送炭让左金花买了地膜,施了化肥。很快,随着玉米的大丰收,她便全部还了贷款。 贾忠说,贫困户不用任何抵押就能顺利贷上款,信誉是法宝。“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老乡们知根知底,只要一走访,他们的贷款用途和发展能力就一清二楚,不怕有借不还。” 目前,左家渠村403户1700多人中有250多户贫困家庭都已成为协会会员。协会已为农户办理了500多笔贷款200多万元。“这些贷款中无一例不按时偿还贷款。”此外,协会账目对农户完全公开,还让农户三人一组互助担保,以降低运行风险。鉴于此,2011年上级还奖励15万元资金注入左家渠村村级互助资金协会。 大山深处的一些贫困村存在金融网点覆盖率低、贷款门槛高等问题,老百姓贷款难度大,这种金融创新式的方式帮助农民不出大山、不到7个工作日就能贷上款,脱贫致富。陇西县扶贫办副主任陈国柱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贫困地区更要千方百计致富,不能拖后腿。”

如今,陇西县191个贫困村已有59个村建立了互助资金协会,覆盖面达三成以上,累计发放贷款2200多万元,借款到期归还率100%,扶持养殖户1200多户,农户种植中药材8000多亩,带动贫困户年均增收达1000元至3000元。(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