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从市场份额上来比较,外资行是一支被边缘化的力量。银监会的数据显示,尽管外资行在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中的占比在这两年有所回升,但到2011年,这个数据仍然不到2%。  在中国庞大的理财市场上也是如此,普益财富的数据显示,今年1~9月,中外资银行针对个人客户共发行理财产品23115款,其中外资行发行981款,市场占比4.24%,相当于去年同期的一半以财富管理著称的外资行,由于监管限制和投资理念的差异而在中国市场“水土难服”。  网点上的先天不足更难以弥合,正如一位外资行的负责人所说,如果跟国有大行比网点的话,那么估计100年都赶不上;基于这个条件,如果与中资行在零售市场上一较高下,看起来也是不自量力。以信用卡为例,到目前为止,其在国内的信用卡业务基本上通过合作的方式推出,即便是第一家在中国推出信用卡的外资银行,东亚银行的卡规模也非常有限;而刚刚推出信用卡业务的花旗银行,发展前景也还是未知之数。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我们不是一定要去拼规模,而是要最大化地提高效益。”东亚中国行长关达昌如是说。花旗中国个人银行业务总裁周永赞在此前也表示,花旗的信用卡“不是单单看发卡的数量,而更看重发卡的质量”。  “避走规模、深耕客户价值”是在中国市场和资金有限、监管受限等多重不利条件下外资行选择的“最差异化”的战略定位而这种稳健策略的“侵略性”之处就在于,在时机不够成熟的时候,可以通过存量客户的培育和产品配套来蚕食更多的市场份额;一旦机会窗口来临,就会迅速地凭借长期的积累来攻城略地。  这种效应已经慢慢显现,普华永道第七次《外资银行在中国》调查报告就显示,2011年在中国的181家外资银行总利润翻了1倍,盈利额创历史新高这也被认为是在中国市场的长期投入有了一个阶段性的成果。与此同时,许多外资行都在积极地招兵买马,预计该行业的员工人数在2015年将提高56%至55000人。  在细分市场领域,外资行的业务增速也在不断加快。恒生银行2011年财报显示,零售银行及财富管理业务的客户总数增加21.1%;2012年上半年,渣打集团在大陆地区的高净值客户的数量增长了31%。  多位外资行高管都认为,中国的监管环境仍在不断放开,互联网技术,电子银行的发展,这些都让外资银行作为中国市场的后来者有了更多赶超机会;一旦处于同一竞争平台之上,外资行在产品的风险定价以及差异化服务方面的优势会更加明显。“与中资行相比,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市场里,外资银行更具竞争力。”普华永道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经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