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农村金融市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金融需求有效激发,许多商业银行纷纷将业务重心转移至乡镇农村,形成多元化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但在这个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经营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主要问题:适应宏观经济与调整业务结构存在较大差距;金融创新能力与市场竞争需求存在较大差距;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与金融稳健运行存在较大差距;员工综合素质与现代金融企业要求存在较大差距。笔者认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点切入:  深化改革,加快转型。扎实推进股份制改造是农村信用社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尽管农村信用社经过了几次改革,但是整体法人治理结构仍未达到现代金融企业的模式要求。当前,农村信用社经营机制仍处于传统金融模式,以存贷款及结算业务为主,服务渠道和手段相对单一,服务产品匮乏,服务的差异化程度不够,对客户的综合化服务能力不高,与现代金融行业的经营模式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市场风险较高。因此,农村信用社必须按照“有效化解风险、优化股权结构、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发展能力”的建设思路和总体目标,积极稳妥地推进体制机制的改革,促使经营体制逐步向股份制公司化治理结构和现代金融企业模式过渡。  坚持宗旨,改进服务。一是坚持“服务三农”宗旨不动摇,持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的金融服务力度。在信贷投向投量上突出特色、找准优势、抓住重点,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二是按照认真贯彻“有扶有控”的信贷政策,积极支持县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先支持“薯、糖、乳、肉”农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000061)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积极支持高新低耗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有效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三是加快业务创新步伐。积极开发适应农村各类市场主体需要的、具有差异性、多样化的系列金融产品,推出高品位、多功能的金融工具和先进的支付手段,为客户特别是居住在贫困落后、交通不便地区的农牧民客户提供高效快捷的全方位服务,有效稳定和扩展客户群体;针对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特点,开发培育真正适合农牧民的金融产品,加大助农取款机具布放力度,努力扩大农村地区银行卡服务的覆盖面。  稳健经营,强化管理。在未来的业务经营中,应按照现代银行要求,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股权改造,逐步建立起多元化资本结构体系,约束信贷规模及风险资产的超常增长,推进流程银行改造。应逐步完善稽核审计与内部评价体系,加快转变稽核理念,加强稽核队伍建设,严格稽核检查程序,不断提高稽核审计水平。循序渐进地探索和完善经营运行中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风险补偿来源可持续扩充机制,积极协调和争取地方财政适度提取支农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储备基金,重点弥补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过程中因自然灾害导致的资产损失。应强化信贷管理,从严控制风险,坚定不移地推行信贷差别化管理,坚定不移地从严防控银担合作业务,坚定不移地查处信贷违法违规行为,进一步加强信贷检查力度,及时掌握辖内执行信贷制度和贷款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予以妥善有效解决,确保各项业务稳健经营、健康发展。  文化导向,激发活力。一是提炼、树立、推广符合自身发展方向的“企业文化”。应当立足农村信用社发展历史和改革历程,进一步挖掘和拓展信合精神的内涵与外延,建立一套反映时代风貌、符合时代精神的系统化、科学化的企业理念体系,作为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行为指南。在企业理念的指导下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业务培训,弘扬清正风气,传承优良作风,全面增强员工对企业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宿,提高员工大局意识、自律意识和服务意识。二是建立选人、育人、用人、留人的“人才文化”。应更加注重人才资源的培养和开发,建立“唯才是举”、“人尽其才”的科学用人机制,坚持正确的用人观,使优秀的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下;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员工的业绩价值,充分调动全员参与改革发展和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畅通人才的上升渠道,积极创造条件,为每个员工提供施展才华、实现价值的机会和场所。(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