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不到两个月,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火爆初现,各路资本加入争抢业务的大军,拼放款速度、打价格战等手段统统使了出来。

资金蜂拥而至

“请问贵公司需要信用借款吗?我们专做上市公司信用贷,手续简单、放款快,明保暗保都可操作,有没有兴趣了解一下?”一场论坛的茶歇间隙,深圳某资管公司商务经理王文(化名)抓紧时间与在场的企业人士交换名片、介绍信用贷产品。

9月8日股权质押新规出台之后,市场普遍预计,信用贷将成为上市公司大股东替代股权质押的新融资方式。不少机构盯上了这块蛋糕,王文所在的资管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我们此前主要做资金摆账、过桥等业务,看到信用贷市场有望爆发,果断将主要精力投入其中,结果并没有预期的那么好。需要借贷的大股东增多了,但可以放款的机构也猛增。”王文很无奈,大家都加大了拼抢力度。“以前是僧少粥少,现在是粥多僧更多,并没有比过去好多少。”

对于这一点,华南某券商机构部负责人胡明(化名)深有感触,“银行、信托公司和券商都加大了上市公司信用贷业务的拓展力度,不少民资也杀入其中,竞争非常激烈。”以他所在的证券公司为例,此前主做股权质押的人员已有一半以上被抽调去做信用贷业务。

“民资此前参与上市公司信用贷都比较谨慎,一是因为股权质押盛行时信用贷业务本来就少,二是资金成本比不过银行等大型金融机构。”胡明说,对一些民资来讲,以前可谓是捡漏,有一单做一单;现在还是捡漏,抢到一单做一单。

价格战打起来

一位城商行人士透露,加上居间等各种费用,银行投放的信用贷利率成本在8%到9%左右,“这个利率水平虽比之前并无太大变化,但临近年底资金成本会上涨,我们这个没上涨就算变相‘降价’。”

相比银行和民资,券商资管渠道的资金成本是“中档货”,但也比以前有小幅下调。胡明透露,此前他操作过的信用贷年化利率多在15%左右,“这个月有所下调,明保的可以做到11%,暗保可以做到12%至13%。”

不过,在胡明看来,所谓的10天放款并不靠谱,“即使大股东配合、各环节顺畅,通常需两三周。现在一个月左右放款算是正常速度。”

“上市公司信用贷虽然操作比较简单,通常不需要抵质押等增信措施,但出于资金安全考虑,不管是民营资本还是银行资金,都会经过详细缜密的尽调才会放款。”胡明说,部分上市公司会涉及配合发公告甚至召开股东大会等,流程漫长,这也是近期许多资本杀入信用贷领域后发现低于预期的原因之一。

风险不容忽视

根据是否公告担保事项,上市公司信用贷可分为明保和暗保两种。由于明保有公告的增信措施,所以往往借款利率会比暗保低。不过,对于民间资金来说,虽然愿意出公告的上市公司往往质地优良,但其愿意接受的利息成本也较低,所以部分民资更愿意接暗保的单子。

这一点得到了多位业内人士的认同。

“我们倾向于做暗保业务,不需要上市公司发公告,但借款合同必须经过董事会决议并当面签署,且实控人需承诺承担连带责任。”王文说,民间机构在积极拓展信用贷业务,但与券商、银行等“正规部队”一样也有一套严格的风控要求,“主要是找一些因为大股东收购等资本运作导致质押比例较高、整体资质较好的企业,基本面较差、不符合资质要求的公司尽量不碰。”

胡明表示,对做信用贷的上市公司会有一套严格的风控准入标准。行业方面,不能是“两高一剩”;盈利能力方面,不能是ST公司,最新一期的业绩不能亏损。其他要求还包括上市满两年、整体负债率在70%以下、不能长期停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