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贷款的核心与弱点,信用贷款对于传统银行业来说是一次革新与发展,信用贷款使贷款不再局限于抵押贷款,一个全面的互联网思维的零售信贷产品,就是更高的效率,更方便的入口以及更简约的材料审核。随着阿里网商银行和腾讯微众银行两家互联网银行的开业,以及其旗下的互联网银行小贷和消费信贷产品的推出,传统银行以往依托于自身客户群体和线下的物理网点进行客户资料收集、信贷审核和贷款发放的传统模式也必然会受到较大的冲击。特别是对于部分在信用贷款领域涉足不深的中小银行而言,这部分稳定的消费类信贷用户群体的市场就很有可能被慢慢分化和侵蚀。在电商化金融和互联网银行的数据和支付链接冲击下,传统银行该如何实现自身的产品逆袭?也许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生活场景来介入大众化的消费需求,通过可以鉴别和具有信用价值的数据和流水来进行消费类信贷的审核和快速的发放,此前招行的“闪电贷”就做了这样的尝试。互联网信贷的核心从电商类金融化平台的信用贷款发展历史来看,由于此前并不具有小贷或者是网络银行的牌照,而且起初P2P也还没有进入大众视野和国内的创投领域,彼时的电商类商户融资主要是通过与传统银行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而且在这个阶段电商商户的融资服务还不足以成为平台的主营业务类服务,而是作为维系生态圈的一种增值类服务。也正是如此,阿里最开始和建行、中行等都开展了网商类贷款的合作,由淘宝提供商户资料以及部分交易数据,银行负责后端的信贷审核和发放,只不过这种业务形式受制于当时的银行信贷环境和信用审核条件,受银行主导的严格和标准化的信贷审核体系,使得很多商户并不能及时获取融资,而按照电商平台的征信标准,有些客户的信用表现完全可以使其获得更高的融资资格。所以,从那时候起,电商平台和银行合作进行贷款发放的模式就开始逐渐分裂,直到今天,虽然还有一些B2B平台仍旧存在与银行合作的业务,但是范围和幅度已经大大缩小,大致是为了弥补自身金融牌照缺位的“无奈之举”或者是便于利用银行的资金,而一旦平台拥有了更为方便的金融牌照之后,这部分业务便马上可以成为电商金融化的主营业务,也就是目前很多电商平台纷纷推出的个人消费类贷款、商户订单融资、商户信用贷款、商户供应链融资贷款等等。互联网平台上各式各样的信用贷款,大多是依托于各自的消费、支付、社交等生态圈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信用环境而开展的,这部分需求主要是依托于平台内生的,向外大幅度拓展还需要整合更多的征信渠道。而随着央行逐渐放开个人领域的征信服务,这些平台服务外扩也就具备了更多的条件。总而言之,互联网信用贷款,例如阿里小贷,之所以能保持比银行更低的不良和更高的审核、放款效率,更低的运营和人工成本,主要优势也就是依托于特定生态圈而形成的内部征信环境。传统银行信贷的弱点当然,这里需要明确的是,信用贷款并非是网络银行的首创,在很多股份制银行,信用类贷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贷款服务产品,并且成为了很多大宗消费类支出的主要服务产品,例如某些商业银行的信用贷款,额度一般在30-50万元,审核条件一般是用户的收入证明、工资流水以及征信报告等,利率一般在7%-8%,比很多互联网信用贷款产品的利率要低很多。不过,这里还有一点点的差异,目前各大商业银行推出的信用贷款,本质上更多还是服务于自由客户,也就是在本行有工资流水和完善的信用记录的用户,这样基本上可以更好地控制风险,因为信用贷款是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模式,因此各家银行目前还都是以优先服务于自身客户为主,而且从审核效率上而言,大多还比互联网银行的信用贷款要慢一些,从提交材料到信贷审核再到最后的贷款发放,走完银行的前中后台,怎么也需要3-5天,而像阿里的“借呗”和京东的“白条”,以及微众银行的微粒贷,基本上从审核到放款都是十分钟甚至是几分钟的事情。而且由于融入了具体的购物和支付场景,对于用户而言使用体验更为直接。也有一些互联网化思维比较彻底,后台技术支撑能力较强,以及零售客户群基础较大的银行,开始尝试这种快速放款的信用贷款,其实本质上就是以更好的信贷审核效率和流程来简化中后台的程序,并且强化前端对用户的覆盖面,利用一定的技术条件和后台预备的人工审核机制来确保高效而且稳健的个人信用贷款发放。传统银行与互联网银行的差异为了更形象表述传统银行做信用贷款的流程、机制以及在互联网化方面的尝试,与微众银行这样的网络银行推出的纯信用贷款产品,两者之间到底有何差异,笔者特地对招行的闪电贷和微众银行的微粒贷进行了比较。以上内容就是银行信用贷款的核心与弱点的相关信息,传统银行做信用贷款与互联网贷款竞争压力会比较明显,首先,在本质上,银行还是服务于原本的银行老用户;其次,相比放贷过程,银行的手续流程也比较繁琐,对借贷人来说体验太差。因此,银行的信用贷款业务的将来还未可知。 查看全文 下载手机客户端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