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德梅笑得十分灿烂、十分开心。

  在金寨县南溪镇一个名叫虎湾的偏僻山村,望着满山奔跑的几百头黑毛猪,女主人蔡德梅兴奋地逢人就说,是党的好政策,是县里实施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使她从一个卖菜的小商畈变成了一个养猪的小老板。今年,她出售成品猪400多头,为养殖户供应猪苗100多头,并利用猪粪进行水产综合养殖,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日子越来越红火。

  近年来,金寨县把小额担保贷款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放在突出位置强力推进。市委常委、金寨县委书记潘东旭认为,做好小额担保贷款发放工作,既是破解群众和小微企业贷款难问题的有效举措,也是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对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妇女、青年及高校毕业生、劳动就业密集型小企业和农民群众创业就业,发展生产作用明显、意义重大。

  为了使小额担保贷款覆盖面更宽、惠及人员更多,触及产业更广、发挥作用更大,金寨县审时度势,小额担保贷款发放截至今年11月底,已由2012年的3200万元,猛升到3.2亿元。

  提振经济发展的“催化剂”

  金寨县开办小额担保贷款之初,贷款对象仅为下岗失业职工,贷款期限为一年;2009年,该县第一次把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高校未就业毕业生纳入发放范围,贷款期限也从一年延长至两年;2012年,该县再次扩大小额担保贷款发放范围,首次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体纳入实施范围,贷款额度高达30万元,开创了全省小额担保贷款先河。目前,该县的小额担保贷款分为个人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经济实体,合伙经营或组织起来就业的经济实体以及劳动密集型企业4种类型,几乎覆盖了全民创业的整个群体,个人贷款也从原来的2万元提升到现在的5-8万元。贷款额度的大幅提升、覆盖面的不断扩大,不仅赋予了小额担保贷款新的生命力,也使小额担保贷款这块“蛋糕”越做越大,惠及的人群越来越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桃岭乡“四季青”茶叶专业合作社就是通过小额担保贷款发展壮大起来的。短短的几年时间,这个合作社共有52个村民组、252户茶农以“抱团取暖”的方式合作入社经营。合作社突出大别山野生茶特色,注册了“野生沐茶”系列商标,产品参加合肥、上海和上海3大农展,销售量直线上升。

  培育支柱产业的“孵化器”

  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支撑,成就的产业大户、能人大户和示范大户层出不穷。小额担保贷款为群众创业、推动就业、振兴产业铺就了一条成功之路,结出了满园硕果。金寨县伟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伟对此感触颇深。陈光伟原为县轻工协会下岗职工,在公司创办之初,资金短缺曾让他一筹莫展。该县人社部门在了解情况后,几年来,不断为其注入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终于使其走出困境,一步步迈上新台阶。该公司从当初的10余台简陋机械到现在已拥有160余台各类先进的数控车床、冲床等大小设备,从建厂之初的10余名工人发展到现在的160余名职工,从创业伊始的几百平方米厂房到现在的8000余平方米现代化厂区。现在公司已成为“安徽省自主科技创新先进企业”和“安徽省4A级信用企业”。作为金寨县机械制造的领军企业,陈光伟不满足于自己的“一枝独秀”,又牵头组织成立了“金寨县机械工业协会”,使金寨的机械制造产业从零散向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并使150名下岗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农民增收增效的“加速器”

  “要想产业发展好,就把小额贷款找”,“小额担保贷款,为民利民惠民”。这些发自广大农民肺腑的声音既是对金寨小额担保贷款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小额担保贷款惠民工程的最好诠释。白塔畈镇楼冲村有一个村民交口称赞的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汪雷。退伍后,有着艰辛打工经历的汪雷,在国家支农惠农政策的吸引下,毅然回到家乡创办了“金寨县金圩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然而创业之初,农田改造、建设龙虾养殖基地、引进虾苗等都需要大量资金。是小额担保贷款让这位小伙子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如今,在小额担保贷款资金的支持下,汪雷的龙虾养殖顺风顺水,产量年年提升,发展前景看好。

  麻埠镇桂花村“皖桂王”是一株国家级古树。据专家考证,该树已有1000余年树龄。“皖桂王”监护人孙爱军多年来在对“皖桂王”悉心保护的同时,利用小额担保贷款的扶持,组织村民成立了“皖桂王”桂花专业合作社,积极引领农民进行当地特有桂花品种——— 小叶金桂的苗木培育,孙爱军计划用 5年时间,建成万亩桂花苗木基地,打造特色经济,发展特色旅游,造福一方群众。

  “扶持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兴办一个实体,提振一方经济”。金寨县小额担保贷款产业领域的不断拓展,发展链条的不断延伸,加速了地方经济发展,全县人民发展生产、创办产业、脱贫致富的热情空前高涨,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